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已经超过了每桶98美金。油价刚开始涨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习惯,现在天天涨反倒习惯了。
2000年来美国的时候,北维州87号汽油大概一加仑只有一块半美金。转年就是“九一一”袭击,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一度使每加仑汽油跌至一美元以下。慢慢随着经济复苏,油价逐步回到一块半。在这个过程中,油价虽然在涨,但是心理觉得还可以接受,因为毕竟没有超过刚来美国时的油价。
到了2004年,油价一度逼近两美元。当时觉得这样的油价简直让人没办法开车出行。然而到2005年,卡崔娜飓风使油价超过每加仑三美元时,反而觉得一年前的油价只能算小弟弟罢了。
现在虽然油价还在涨,但还是没有超过2005年的高价,看着总觉得情况并不那么糟糕。
看来对油价的感觉,还不取决于油价本身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你的心理预期。只要没有超过心理预期,再高也能承受;超过了心理预期,再低也觉得亏得慌。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利用这种心理现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史记.留侯世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称帝后,一次看到群臣坐在沙地上议论纷纷,就问张良这些人在干什么。张良回答说“这些人在商量着造反”。刘邦很奇怪,说“天下已定,这些人为什么要造反?”张良回答说:“陛下当了皇帝,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你喜欢的人;杀的都是跟你有怨恨的人,这些人担心自己以前有过失,会被你杀掉,所以就要谋反。”刘邦问计,张良说:“平时陛下最恨的人是谁?”刘邦回答:“雍齿这个人数次背叛我,还让我很没面子,我一直想杀了他,但是他功劳很多,所以一直忍到今天也没有动手。”张良说“那就赶紧封雍齿一个大官。”刘邦于是封雍齿为甚方侯。群臣见雍齿尚且封侯,于是也就人人放心了。
张良显然是精通心理学的人。因为雍齿封侯,超过了群臣的预期,所以大家疑虑尽消。最后封赏的结果,近乎皆大欢喜的局面。
类似的心理学用过了头,就成了诡计。我们发现中共每做一点让步,例如释放了一名政治犯并将其流放海外,国际社会就会欢呼雀跃一番,好像中共不是释放、倒是营救了一个人质一样,却忘记了那个人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该进监狱。
中共就是这样常常把坏事做得看起来像好事一样。以后我们再想为中共的某一件事唱两句赞歌的时候,倒应该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对中共的道德预期太低所致。然后再检讨为什么单单对中共的道德预期如此之低,或许我们内心深处,也从来没有把中共当成什么好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