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说的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来排列组合而成,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据说有几万条,其中很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读来音韵和谐,品之意隽悠远,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内涵,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成语的来源
而探究成语的来源,公认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历史事实,如完璧归赵,这大概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成语。
2、前人故事,如胸有成竹,就源于宋朝有一位叫文同的画家,文同 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3、寓言传说,比如杞人忧天,《列子》、《庄子》等书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4、古人原句,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就直接当作成语使用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如《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就从这句话里提出舍生取义来作为成语。
6、精炼词组,如大海捞针之类,找不到最早有确切的人或者事的出处,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7、谚语俗语,如亡羊补牢,虽说出自《战国策·楚策》“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但只是“臣闻鄙语曰”就已经表明其出处在民间。
8、外来的成语,这部分早期主要是在翻译佛经中形成的词汇,如一尘不染、天花乱坠、不可思议、现身说法等等。到了近代,又从西方传入一些词汇,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等,还有一些现代科学的变异观念,如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等等。
9、改造、新生的成语,这部分主要是从近代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很多党文化的因素,如,知难而退改成知难而進、知难而上。新生成语,如上山下乡、力争上游、百花齐放等等,都有着明显的党文化烙印,也从造词上失去了古汉语的内涵神韵。
修炼中的成语与成语中的修炼
除此之外,有一种成语来源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尤其到了近现代,人们更难理解它的内涵了。而这些成语却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不知什么呢?不知其真正的内涵和来源,也就是说,人们在使用它时,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内涵神韵,只流于字面或表面的含义了。如聚精会神,人们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习或做事很专注的样子。其实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在炼丹派的修炼中,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它本来完完全全是一个修炼界的语言。
当然,修炼这两个字本身就是道家修炼界的语言,而从本质上来讲,佛家其实也是修炼的一种形式。儒家呢,中国古代很多儒生都要打坐的,讲究静心调息。虽然孔子给人流传下来的是做人的道理,但其中也不乏道的痕迹,孔子也说,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可以这么说,儒、释、道三家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修炼界的成语。
历史的记载表明,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一直到西周,还是人神同在的时期。而修炼则是中国古代认识宇宙、生命、物质而不同与现代西方科学的一条路,也是个体生命从本质上得以真正升华的具体实践。也由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修炼故事、神话传说。
说到这里,那么什么是修炼中的成语呢,答案不言而喻。而成语中的修炼呢,是说修炼才是成语本来的内涵神韵,也才是真正承传中国神传文化并可以向上追溯的途径。就象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一样,是因为有可以遵循、模仿的古罗马时期甚至更远时期留下来的艺术、雕刻作品才使后来的人得以达到艺术的高度。
鉴于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变异,也鉴于现代的很多中国人不能理解修炼与以此延伸的内涵,本文旨在对修炼中的成语和成语中的修炼作一初步的归纳总结、从新整理,每条成语都列为出处、注释、释义、旁通、辨析、例证六项。涉及到修炼内涵的,仅注为个人体会,以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