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排行

·不贪色,是贵人!
·自污救人 积德造福
·广传于世的《了凡四训》原来是这么来的
·与君一席谈:寻找水晶的人(上)
·“疯僧扫秦”故事传唱不衰的秘密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顾全大局 忍让无怨
·古人的婚姻态度

本类推荐新闻

·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修炼内涵(多图)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 浅谈《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 从《梅花诗》说起
·与君一席谈:寻找水晶的人(下)
·与君一席谈:寻找水晶的人(上)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家大多都是道德高尚之人
·《造像》的启示
·演绎神传文化,“造像”撼我心!
·琴韵致远
·吉人天相,确有神助
 

您的位置:首页>>正见新知>>神传文化>>

〖夜话古籍〗《西游记》——神的真言?(上)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08-05-27 作者:
 
【宇明网】

引子

从小以为《西游记》不过是一部神话巨著,也曾惊叹作者超凡的想像力。记得儿时的仲夏之夜,常常是坐在祖父的膝前,一遍又一遍地追问,红孩儿现在还在天上吗?白骨精为什么打不死?孙悟空一个跟斗能飞到哪去……

长大了就渐渐地把美猴王给淡忘了,给孩子讲故事时,搜肠刮肚地也很难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片断。总以为那是一本专为孩子写的书,而书中讲的与自己的生活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然而有一天在网络上闲游,突然看到了一篇小短文,其它的内容就记不住了,只记得其中摘录了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与悟空的一段对话: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
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不能!不能!”
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
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 或念佛, 并朝真降圣之类。”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
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
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
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
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
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
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㳠。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
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
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
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
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
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
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看到这里心中很是震惊,对话中,悟空是在苦苦地寻找生命不灭的大道,而须菩提祖师则用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古往今来,无数求道者“瞎摸夜走捞月亮”(李洪志师父《洪吟》)的种种真相。

须菩提祖师在《西游记》的篇首,平平然地道出了无数天机,当看到他将“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比做是“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点出了修炼人不经过真正的心性考验就不过是‘窑头土坯’,终究难成正果的真机。我惊叹进而自问,《西游记》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写成了这部神话―神的真言?

带着敬意我重新打开了这本书,希望透过那一个个貌似奇异的故事,看到其背后掩藏着的,智者对生命和宇宙的诠释。其实,如果不是修炼法轮大法多年,我相信自己是看不懂这部奇书的。当然,这不过是一个修炼中的人,在自己的修炼境界中的理解,偏漏之处请大家海涵。

一、生命的来源与归宿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记》的开卷诗,大意说的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原本是混沌的,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万物。上苍以仁载万物,以善化众生,要想知道这其中造化的玄机,就要看这西行成佛的故事。

随即,书中的主角美猴王以神话(现代人看不见的,无法证实的,不相信)的方式来到了人间: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字面上好像说的是一块得了日月精华的灵石中,诞出了石猴。其实,这里讲出的应该是生命的来源:天地间的众多物质因素的交合运行产生了众多的生命,而地球作为天地中的一部分,也在天地的运行中造就出无尽的造化和灵气。一个生命的因素——元神,借用了地球上有形的身体来到人间,只为了能在这里修成得道。借用美猴王这个故事只是一种比拟,其实要想知道生命的奥秘是很难的,而能用眼睛看到的有形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生命的本质,其背后包含着特殊的不为人知的因缘。

接着书中描绘了美猴王享乐天真,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不觉过了三五百年。一天,他却生出了烦恼,想到有一天终难逃脱老病死的烦恼,不觉堕下泪来。其实这里道出的是人间所有生命的忧患,任何人间的生命都难逃死劫。而这也是所有生命渴望能够改变的。

那么生命到底能不能不死呢?书中借一老猿之口道出:"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那源自生命本源的灵气因此而动,他开始四处寻找能够引导他逃离生死之苦的成仙之术。

在人世间游历寻找了八九载,书中用诗句: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道出猴王看破世人执着世间终将成空的名利,一生劳苦却茫然不知所终的真相。越发努力地追寻生命不灭的真道。

之后,猴王就“偶然的”撞进了“斜月三星洞”,遇到了他的第一位师父“须菩提祖师”。其实这故事说的应该是生命只要动了寻求真道的一念,天、地、神尽知,自然会有机缘引导其走向修炼之门。

书中最神秘的人物,我觉得就是那位"须菩提祖师”,在开卷之首赐石猴大名孙悟空,引导猴王入道修炼之后,这位法力广大的祖师就从此在书中"消失”了,没有交待其从那里来,更不知道其到那里去了。我觉这大概就是隐喻,其实在我们所知道的神佛之外,还有很多不为人们所知道的高级生命吧。

然后就是我在文章开头处看到的那段使我震惊的对话,猴王不为各种利益假相所动,一心要求的是永生不灭的大道,祖师见他意志坚定,于是"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 将中门关了, 撇下大众而去。”而猴王则立刻悟到:"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这段故事其实也是隐藏着无数真机,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人要想修成不灭的生命(我们称为神、佛、仙、道),永脱轮回之苦,必须一、有上师教导指引;二、心意坚定不移;三、悟性要高。哎!想想这些隐讳在故事后面的真机,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看懂和参破?!而《转法轮》却是用最直白的语言,把这样的真机写在了每一页的字里行间。

二、生命的尊卑与德行

受了师父密传的悟空,因显示心而被师父赶出了山门,临别之时,祖师早已知道"你这去,定生不良。”料定了悟空虽已学得一身的本事,但还没有经过心性的磨炼,才高德低必然惹来大祸。

果不其然,悟空出了师门后,每日与山中的妖魔为伍,凭着一身的本事,下闹地府龙宫,上闹天庭神堂,真是搞得三界不得安宁。以前看着这几回的故事,也曾觉得奇怪,好像这猴王的本领远远大过很多天上地下的神,怎么还被他们视为妖呢?是不是天上的人也和世间的人一样,是妒贤忌能在欺负猴王呢?

直到看到第七回,从八卦炉中逃生出来的悟空,在历经磨难之后,不但不死,反而又增添了火眼金睛的神通,打得天庭众神束手无策。这时如来佛祖前来收服他,他却闹着要坐玉帝的位子,言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

而如来却说出这样一段话来:"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每天拜读《转法轮》,日久了,才渐渐地悟到,其实宇宙中衡量生命的标准就是其德的大小,也是其心性的高低,而功能神通其实不代表层次。明白了这样的天理,再看如来佛的这几句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猴王本事再高,却没有在德行心性方面得到磨砺和提高,狂妄自大,不守天理,名利心、显示心等都很重,结果当然是本事大,闯的祸也大,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来偿还自己造下的罪业。正所谓:

妖猴大胆反天宫,
却被如来伏手降。
渴饮溶铜捱岁月,
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
人事凄凉喜命长。
若得英雄重展挣,
他年奉佛上西方。

(待续)

宇明固定域名 http://yuming.flnet.org
当前大陆专用域名(加密访问) https://ym21.deaftone.com

[宇明论坛] [悄悄话] [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修炼内涵(多图)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 浅谈《三国演义》
·为何“华山自古一条路”?
·中国古代文化漫谈: 从《梅花诗》说起
·与君一席谈:寻找水晶的人(下)
·与君一席谈:寻找水晶的人(上)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家大多都是道德高尚之人
·《造像》的启示
·演绎神传文化,“造像”撼我心!
·琴韵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