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夜可出一个暴发户,但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意思指一个人文化修养的形成是需要环境的薰陶和长时间的积累。这里贵族泛指言行举止高贵、有道德修养、有学识气度的君子。怎样才能培养出贵族呢?答案也许就在先哲们的教导中。
据《宪问》记载,子路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是“成人”(完美的人)?孔子答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既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没有私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学问,还要“文之以礼乐”,将礼乐与上述四种优点结合,这样的人才是完美之人,才有可能被称为贵族。
孔子在论人的道德修养时还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用诗的“思无邪”来培养文质彬彬、温柔敦厚的君子,还要“文之以礼,乐以载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既要广博地学习文献知识,还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才不悖离道。
现代人各种礼节和流行音乐很多,但这些并不一定是孔子倡导的礼乐。“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君子的礼乐是受了节制之礼乐,如今那些暴发户哪怕摆出再大的礼乐排场,都只是“骄乐、宴乐”,是有损人格的,非君子所为。
古人还把音乐按其所含的道德因素分成两类:德音雅乐和淫乐,其中各自以《韶》与“郑声”为代表。“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也就是说,好的音乐能提升人的道德标准。孔子称赞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以致闻之“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中还特别强调要“放郑声,远佞人”,因为“郑声淫,佞人殆”。当时郑、宋、卫、齐四国均有淫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因此人们在选择礼乐来提升自我修养时,首先要能识别什么是雅乐什么是淫声。
看过神韵演出的人都说,他们的节目都是精心挑选的德音雅乐,真的是在复兴中华传统礼乐。想把儿女培养成贵族的有识之士,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文化盛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