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曾在大陆商界呼风唤雨的谢国胜、温瑞芬、周正毅等七位超级富豪,因为涉入弊案,全部落马。在此之前,他们都曾家产亿万,傲首《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
他们曾经是商海的弄潮儿,他们也曾享受无数成功的荣耀,但他们悲剧性的命运,不能不让人感叹。更让人深思的是,这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不是中国经济大潮的第一批落马者,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早在2003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已经有很多富豪纷纷落马,成为囚犯。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被人称为“囚徒榜”。
应当承认,他们的悲剧,与他们个人的特质有关,但更与整个机制的作用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商人,没有一定的胆识,没有把握机会的能力,就不可能走向成功。但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正当经商发达的可能太小,甚至没有这种条件。在腐败的洪流中,很少人能够保持清白。所谓的胆识与机会,几乎就等同于敢于进行权钱交易,进行非法经营。这种状况并非个别人所能改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经商者是不得不走上一条自杀式的致富模式。除非你不是富豪,成了富豪之后,就必然面临一个什么时候要东窗事发的可能,唯一的差别只在于迟和早、轻和重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所造成的恶果。
富豪纷纷落马的现象,不禁让人想起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本名范蠡,曾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成就霸业。范蠡被封为上将军,恩荣无比。但范蠡深知越王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激流勇退,泛舟而去。
范蠡在齐国海边开荒种地时,不久即致产数十万,声名远播。齐君要让他出任宰相,范蠡叹息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便分散家财,移居到陶。在陶地不久,范蠡又富可敌国,史称陶朱公,后世尊之为“商圣”。
据《史记》记载,范蠡在十九年间,曾三次赚得千金财富,都把钱财分散给穷朋友和疏远的祖戚。
看到这段历史,我常常感慨。或许,如果现在的商人能够像范蠡那样,他们可以不必成为财富的囚徒。但是,现在又还有多少人能够像范蠡那样淡泊钱财名利?有多少人,能够如此敬天知命,乐善好施?或者,即使有人希望这样做,他们还有范蠡那样可以潇洒从容隐居、发达、施舍的社会环境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被金钱的追求死死驱赶?是谁,让我们不再乐天知命,再无法超脱俗世的洪流?当代富豪的悲剧历程,难道真的是我们人生所希望追求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我们能够为改变这种结局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