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就算幸运
那些在法律和银行界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可以要求高薪;而商业硕士学位(MBA)和信息技术(IT)学位的市场已经饱和,结果是许多「海归」不得不接受低于四千美元一年的工作。
会讲一口流利英文又拥有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商管硕士(MBA)的凯文.王(Kevin Wang),自信四年留学后拿到的学位可以给他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中立即带来回报。但是他回归的梦想在2002年破碎了,无数次在因特网上应聘而毫无收获后,他很快把四万美金年薪的标准降低下来。最终,在两年无果的找工、靠教英文谋生后,王最近在一家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份起薪一万六千美元的工作,而且他觉得很幸运。
「凭我的经验和国外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在这里有所作为,」他说。「我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在法国拿了活动管理硕士学位的李义敬(音),2002年归来在政府部门找到了一份月薪二百美元的工作。「这在北京根本不算甚么。我所有的薪水只够付房租,必须动用储蓄来支付伙食费和账单。这些公司应该付给我们至少能维持生活的工资。」三十六岁的李说,他现在经营自己的公司。
北京人才服务中心的经理马新军(音)讲到一个高科技公司雇员的经历,该雇员出国留学回来后,找工无果,仍回到同一个公司做同一份工作,拿同样的年薪六千美元的薪水。
洋派吃不开
中国雇主认为,很多「海归」比较傲慢,对薪水的要求和认为很快能在公司升职的不切实际,甚至可笑的想法。而国内的雇员不仅便宜,而且容易管理。
「很多学生在海外建立了一套新的想法,」为香港跨国银行寻找雇员的吴(Eddie Ng)说,「他们以为自己是公主或王子,认为一切就像在美国或欧洲一样。」他说,有财经学位的留学生通常要求五万美元年薪,而很多银行只愿意付五千美元。「他们想要的薪水是市场价的十倍,每天我都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号称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 光辉国际公司( Korn/Ferry International )的香港部门主管徐(Andrew Tsui)说,很多「海归」想在国内同行面前炫耀自己,这是很大的错误。「他们到过国外很多地方,学到很多新的看法,所以当他们回来后,就想证明他们比那些从未出国的同事受过更好的训练,而且更能干。但这种态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很多「海归」说他们因为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而受到责备:把国外受教育后形成的处事方法带回国。他们说,美国和欧洲的大学教育学生直率和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这种特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
二十六岁的王(Donna Wang)在回北京之前在法国拿到了MBA的学位。她说国外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希望员工在工作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公司希望你努力工作并且直言不讳,」王说,她现在在北京一家就业服务公司工作。「而在中国,他们希望你多做事,少说话。」
国情商情今非昔比
「海归」们发现其国内同行的英文水准有了提高,因而竞争力增强。「海归」们已很不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新的术语、工业和商家,需要他们重新学习掌握。
二十七岁的高航(音)是一典型的「海归」。在英国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花了两年时间拿到IT和人事管理的硕士学位后,在2003年回北京,并在一家猎头服务公司得到一份年薪仅七千五百美元的工作。但这不是他最大的震惊:北京改变了很多。「到处都是人群,这个城市与英国相比非常嘈杂。」他在家附近开了一圈车,结果迷路了,因为马路已经重建了。
高说,像他这样的回国学生受到的压力是相当大的。「雇主觉得你应该甚么都会做,你没法得到边干边学的机会,他们觉得你已经甚么都知道了。」
一些雇主经常提醒学生,不要忘记他们去国外是为了见识不同的文化。「你不能仅仅用回来后赚多少钱来评价你在国外的经历。」投资谘询公司APCO驻中国总裁霍根(Patrick Horgan)说。「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你注定要失败的。」
高离开的这段时间给自己上了很有价值的一课。「国外的生活并不适合我,在英国,我曾试图象其他人一样去酒吧,但我很不习惯。不管我能赚多少钱,我还是喜欢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