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记者郑琪芳特译)中国进行宏观调控满百日,但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却严厉批判中国的投资环境,该杂志以「蠢蛋们涌入中国投资」(Doing business in China Fools rush in )为题,强调中国混乱的经济环境,让外资持续成为牺牲品,所幸,外资似乎逐渐变聪明了,因为愈来愈多已签订的投资计画,后来并未执行。
「经济学人」一开始指出,虽然中国正进行经济降温,但目前依然是外资最爱的投资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增至三百四十亿美元,预估全年将超过六百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至于已约定但尚未完成的外国直接投资,今年上半年更高达七百三十亿美元。
不过,「经济学人」表示,尽管国际跨国公司不愿意承认,但是,在中国做生意真的是非常不容易,而且通常并非有利可图。
「经济学人」指出,在一九九○年代后期的中国,实际和约定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是相当接近的,也就是说,外国公司签约之后,就会开始进行投资,但是,当国外直接投资总额开始成长后,实际和约定的投资金额之间,也开始产生差距,并逐渐扩大。
「经济学人」认为,上述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在中国并不是所有梦幻似的投资契约都可以实现,证据显示,愈来愈多的投资契约,最后的收场是令人失望的。
为说明中国投资环境的风险,「经济学人」特别举出近来多家国际企业在中国投资失败的案例,该杂志指出,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 )、美国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 )及俄罗斯Gazprom天然气公司,原本将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 China )合作,以一百八十亿美元兴建一条横跨中国的天然气输气管,但这项计画却在今年8月3日宣告破裂。
「经济学人」指出,外界多认为,上述计画破裂的主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要调降原本谈妥的目标收益率,其实这项投资案的合作气氛早就被破坏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前董事长一直反对与外资合作 ),这次事件只是最后的一击,虽然这三家石油公司还未投入太多资金,但是,经过三年艰辛的协商后,这三家公司撤资时什么也没得到,反倒留下了设计图、开发计画以及技术。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泰晤士水公司(Thames Water )身上,泰晤士水公司原本投资上海一家废水处理厂,却于今年6月撤资,因为北京当局撤销了「保证这类投资项目每年可获得十五%固定投资收益率」的政策。
此外,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上个月才宣布已取得中国当局的许可,将花费十五亿美元在中国兴建一座菸厂,这将是中国的第一家外资烟厂,不过,这项说法马上被中国其他政府部门否认。该公司自2000年起开始协商这项投资案,至今仍不知何时或是能否取得投资许可。
至于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SAB Miller公司,则甚至连协商的机会都没有,「经济学人」指出,SAB Miller原本已和哈尔滨啤酒厂签妥「收购要约」,结果,该酒厂高层及持股的哈尔滨市政府,却私下将啤酒厂卖给美国安海斯公司(Anheuser-Busch ),SAB Miller只能宣布终止收购要约。
「经济学人」表示,虽然还是有一些海外公司在中国赚到钱,但是,在中国做生意,必须面对不透明的官僚体制及朝令夕改的法规,还得寻找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并对抗猖獗的盗版与公然的骗局,而且,中国高层官员总认为,外国公司不应获利太多,在此情况下,在中国投资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也因此,愈来愈多的投资计画并未实现,也许这正是外国投资者变聪明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