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典文学灿烂辉煌,诸体完备,诗词歌赋小品小说散文应有尽有,也产生了无数的诗人和文学家,其中的佼佼者,诗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词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散文界更有唐宋八大家,可谓豪杰并起。
古代散文由于是文言文,所以现在的大众已经很难阅读了,但是其中许多文章内涵博大、构思巧妙、用语简洁、风格多样,如果不知、不读,实在可惜。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两篇文章,一篇是《战国策》里面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篇是《国语》里面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文章要一起读才能读出点味道来,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两篇文章。一个是纳谏,一个是弥谤(这里的弥是平息、消除的意思),一个是鼓励、采纳進谏,一个是制止、压制言论,对待同一问题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会有着什么样不同的结果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首先要学习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進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進;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進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於齐。此所谓战胜於朝廷。
这段文字都是文言,所以有必要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为:
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他穿着礼服戴上冠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妾:“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妾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过了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他,自以为不如;再照镜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远。夜晚躺着,心里在想这件事:“我妻子说我美,是偏爱我啊;侍妾说我美,是怕着我啊;客人说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進朝廷见威王说:“臣子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宫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不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说坏话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们上朝進谏,从宫门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進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语》里面的《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这一篇的大意是: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后果更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進献讽喻诗,乐师進献民间乐曲,史官進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進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進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综合这两篇文章来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是广开言路,一个是限制言论自由,后来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广开言路的“战胜于朝廷”,限制言论自由的被“流于彘”。
也许人们对齐威王不是太了解,但是对孙膑却很少不知,孙膑就曾担任齐威王的军师,田忌赛马就是和齐威王赛的马。由于齐威王的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使得齐威王末年时候齐国已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从而名著史册。而周厉王的这段故事,在历史上是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事件的,那就是“国人暴动”。在周厉王被放逐后,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一同管理政事,号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有意思的是年号的“共和”和社会制度的“共和”一样都是“共和”,这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深意呢?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周厉王因为限制言论自由,最后被放逐,这件事情也在预示着今天我们中国的未来的路吧。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河流决口造成的危害极大,可是封堵人民的口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危险,如果统治者封堵人民的口,那最终这种暴政就将被推翻,而取而代之的就是“共和”。“防民之口”——“国人暴动”——“共和执政”,这一两千多年前的事件正为当今中国指出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给我们开创了一个用民主取代暴政的模式。
我们看今天的中国和周厉王当时何其的相似,周厉王对指责自己的人進行监视,一经发现便横加杀戮;今天的中共对言论自由的管理也是极其的严格,不满中共的作家知识分子由于中共的迫害纷纷下狱、出走。而由江xx流氓政治集团所发动的针对信仰“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的镇压和迫害现在依然在继续。周厉王是用杀人来制止人民的言论,中共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遍及中国大地都是中共的眼线,比当年的“卫巫”人要多得多,而且监视的面也广的多。发现法轮功学员传播被迫害的真相便是抄家、罚款、拘留、劳教、判刑,继而活体解剖盗取器官,或者虐杀后毁尸灭迹,其手段比之周厉王更为残忍和邪恶。周厉王的时候,人民“道路以目”,今天的中共对言论的管制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以及互联网等等都被其把持着,可是却阻挡不了法轮功学员,从大纪元报纸到希望之声电台、新唐人电视台到互联网到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再到遍布全国城乡的真相材料和真相标语,甚至到人民币,还有法轮功学员的嘴,法轮功学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传递着真相。
周厉王最终自食其果,今天的中共也必将步周厉王的后尘,君不见三千万勇士退出中共邪党,中共即将全面解体与崩溃。真的到那个时候,人民也一定会重演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幕,推翻中共的暴政,迎来“共和”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