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着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悄然离开人世,享年55岁。杨小凯是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仅有的两位华裔院士之一。马歇尔、萨谬尔森等着名经济学家称他是当世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曾赞赏杨小凯的研究是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
我对小凯仰慕已久。在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年仅17岁的他曾以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震惊中外,被翻译成19种文字。当时,我就深受这篇大字报的思想影响,却无缘结识这位青年思想家。后来,我和小凯有了许多共同的友人。他们经常谈起他,才知道杨小凯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向何处去》作者杨曦光。直到1990年代,在香港宦囯苍兄的家中第一次见到小凯,才有了一次深入的长谈。因此,我与小凯虽难説是好友,却也可説是同道。聼朋友说,当年小凯爲了那篇《中国向何处去》被判刑10年。杨小凯在狱中自学英语、数理和经济学课程。1978年出狱后考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因政治原因未能入学。1984年,他被着名华裔经济学家邹至庄挑选,赴美留学,于198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来移民澳大利亚发展。
杨小凯35 岁攻读研究生,55嵗谢世,学术生涯只有20年,但却不枉此生。他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之一。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杨小凯对经济学有关分工中「超边际经济学」的研究使他不仅成为华人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也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他的成就表现在对现代经济学所有的分支都进行了梳理。所以他不是在某一个领域方面的进步,而是对整个经济学的基础进行了一番重新研究。然后在现有经济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包括对分工的研究,对专业化的研究。」古典经济学者亚当•斯密提出分工和专业化问题,但没有建立数理模型。杨小凯使用超边际分析为主要数学工具来分析分工和专业化问题,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
杨小凯的难能可贵之处,更在于把经济研究重新回归到社会环境中去。他对现在举世赞同的中国增长有一种保留和怀疑。但这种保留和怀疑不是情绪化的,而是来自他对社会、对经济长期发展面临问题的思考,也来自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按照杨小凯的看法,经济增长不仅是分工,重要的是分工水准不断提升,而导致这种分工层次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制度,其中产权是核心。产权受许多其他制度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国家是唯一可以掌握合法暴力的组织。国家如不上轨道,私人产权很难发挥作用。私人产权不上轨道,整个市场的基础就难以稳固。现在国内政治没有太大改变,经济上虽然非国有经济发展很快,但寡头垄断很严重,各种南美式坏资本主义的特徵都已经出现了。政府的权力没有有效的制衡,就会造成苛捐杂税、贪污和其他寻租行为。这种国家机会主义的间接后果,比直接后果更严重,因为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社会大众不再相信公认的游戏规则,因而所有人的行为都变成非常机会主义,只要对己有利,即可以不顾社会的道德准则,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偷抢哄骗横行、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盛行的社会。杨小凯认爲,英国光荣革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虚君宪政、议会民主制度,使政府对公平的政治游戏规则和法律制度的承诺成为可信。这种可信承诺对以后世界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杨小凯在患上癌症的最后日子里,还风尘仆仆地回国讲演。在一次题爲「后发劣势」的讲演中,他警告说:「很多人在沾沾自喜地谈后发优势,执政者当然喜欢听。可是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没有合理的制度,是难以为继的。如果我们冷静考察一下,二战前的德国和后来的苏联的教训,应该不难吸取前车之鉴。我要唱个反调,讲讲中国的后发劣势,起码可以让一部分人清醒:只有经济改革和发展,没有宪政共和作为保障,是不可能使中国跻入强国之林的。」环顾当今世界,又有多少人能不被中国经济表面的浮华所迷惑,而有杨小凯这样的清醒头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