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九日,神韵艺术团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上演的十五场新唐人华人新年晚会,深深的吸引了不同背景的各族裔人士,从台湾来纽约的王雪谭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王先生博览宗教经典,探索修行多年。自观看二零零七年神韵圣诞晚会后,又连续三度观看零八年新唐人华人新年晚会。日前,他欣然接受采访,分享了他对神韵的观感与体悟。
王雪谭先生已三度观看零八年纽约神韵晚会。
王雪谭先生认为,“神韵”的名字,起的非常恰当而奥妙;“因为中华文化一直被称为神传文化,这不是人凭空想出来的,是神传智慧给人,给人奠定的文明。”
近道而美
“美”的标准是什么?又如何表达出来?王雪谭认为,神韵通过纯真纯善的舞台艺术,展现出神的韵、修行者的美,这是一种高出人境的天界之美,是修行者超越尘世的纯净的真美。
他说:“真正意义上的美要靠艺术家修行自己,充实内涵,提升境界,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的。”
复苏人对“天”的向往
王先生表示,看到第一幕《创世》就特别感动,因为那复苏和坚定了他对“天”的向往;“凡人凡间是很苦的,要超脱凡界,只有回天。可天什么样?人没见过。圣经中也有一篇《创世纪》,很多民族都不约而同的有类似的神话传说,但那只是一部部书本的经典,没有色彩、没有立体感,人很难去想象,也很难去相信。而‘神韵’通过舞台艺术,通过高科技的天幕把那种天国庄严美好的景象、神仙的感觉传递到凡间人界。”
“神韵展现的,是人一直向往的,是一个永恒的美好,是人已经离开很久很久的起始的高远境界。他象一条时光隧道,贯通了我生命的起始、现在与未来。那种过去只有在修行非常精深才能回想瞬间的境界,现在‘神韵’用天幕把她触手可及的展现出来了,而且比自己能接触的还要美好,让人不禁欣喜、感动得落泪。”
他认为,这对还没修行的人来讲,给了他一个“天”的美好启示,提醒他人生应当可以是快乐的,而这快乐需要去修行,否则你还落在凡尘人间。
《韶乐》与神韵天音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在齐国听到《韶乐》,发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王雪谭认为,是那韶乐让他感到美,这美来自于心,让他感受到世间的美,自然而然的远离世间一切的不美和恶念,那肉是浑浊,是杀业,他自然而然就忘掉了要去食它了。
王先生说:“当听戚晓春的二胡曲《苦度》时,我想起了韶乐。《苦度》前半部非常凝重缓慢,给人一种悲凉、凄楚的感觉,然而这苦中又有一丝微妙的期待;象响应这期待,后来人生出现了转折,象得到了一个讯息、一个天机。而后来那种愉悦,那种超越想象的美,那种超然的境界,引人向往,促人深思。”
他认为,二胡这个乐器很简单,只有两根弦,可在戚晓春手中,却实实在在的传递微妙、深奥的天音,静心聆听、体悟,就会被他启迪、感染。“实际上,整个晚会的音乐,都在传达着天机,她对人心灵的净化与教化,岂是以前韶乐所能比拟?”
《黄粱梦》的启示
王先生说,沉迷在丰富物质中的人,往往容易忘了“乐极生悲”的道理,忽视了保有人的善念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修行。尤其是在这物质极大的丰富的时代,人太享福了,环境诱惑也太多了,今天的社会在享乐中走向沉沦。
王先生举例说,“你看这华尔街,股票暴涨暴跌,公司并购不断,可谓风云变幻莫测,可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因为人的贪念欲望,他去做手脚炒股票、作假、做内线交易,他可能发达了,得到了荣华富贵,可这富贵却很短暂,等到东窗事发他就垮掉了,什么都没有了。”
他认为,神韵透过《黄粱梦》这个中国历史典故来启发世人:现在这种环境的享乐是短暂的,象一场黄粱梦,是靠不住的,人生苦短,要及时修行回归,“天”才是人永恒的美好归宿;它也告诫世人,即使不修行,人也不一定要拼命追求人间的富贵,有善念自然就会快乐。
我是谁?
王先生说,清朝那位放下王位去修行的顺治皇帝曾说过:“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王先生认为,顺治帝发出的只是人如果不修行就根本找不到真我的感叹,抒发的是凡人的无奈。
他认为,神韵晚会中关贵敏演唱的那首《我是谁》真正揭开了这个谜底。
一部艺术化的圣典
为何每次《创世》的大幕一拉开,许多东西方观众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低声的惊叹?王雪谭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美的记忆与回响。神韵再次将神的信息传达给人,唤醒了人尘封千古的记忆,让人找回自己。
他说:“两千多年前的圣经、佛经,大多存于书本经典,离现实已远;而现在神韵把做好人的标准与修行的真机──《觉醒》中天幕上呈现的那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真、善、忍’,用美的舞台艺术形式、用更接近现实与生活环境的题材来演绎、展现,启迪着现代人修行与升华。”
王雪谭先生认为,神韵在世界范围的大舞台上演,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将对人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的艺术化的圣典。
最后,王先生表示,通过反复观摩神韵,对神韵有了些粗浅体悟,他对神韵引领自己步入真正修炼的大门而无比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