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科学》(ScienceDaily)9月1日报导,发表在本月2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及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Wyss Institute)在研究细菌的抗药性时发现:有一些抵抗力强的菌株会牺牲自己去提升整体的存活机会,使得这种细菌群体很快就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细菌这种微小的生命也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利他行为。这与进化论中讲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相径庭。
这些菌株会产生称为吲哚(indole)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吲哚像类固醇一样,帮助较脆弱的细菌成员茁壮,抵挡抗生素的攻击,但是分泌吲哚的细菌却会因此元气大伤。
研究员杰姆士‧柯林斯博士(James J. Collins)说:“我们通常认为抵抗力最强的菌株会存活,较弱的菌株先死亡,却意外发现弱菌不但没有死亡,反而茁壮成长。”
通常人们认为某一细菌群体的抗药性反映在其中的单一菌株上,但是柯林斯的研究发现:同一细菌群体中,有些菌株有超强的抵抗力,有些可能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显示其复杂度和差异性超越过去的理解。对医界而言,这种理解很重要,由于同伴的协助,脆弱的菌株其实可能足以对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