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后台老板花钱雇水军辱骂揭露陈光标的媒体,并进行死亡威胁!
第三话、央视背书 水军涌现 我注意到,在前两期文章发布后,一些持反对意见网友的评论观点和两年前我们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刊发之后如出一辙。 仍然是类似「就算陈光标慈善数额造假,他毕竟是捐了些真金白银,捐的没他多的人就没资格质疑他。」这样的论调。其实我很奇怪这样的论证逻辑是从何而来?就 因为他捐了些钱,他就可以随便夸大邀功邀名,外界和媒体还不能质疑?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推演,既然只要捐些钱做些慈善就不应该被质疑,那我们每个人 都可以靠吹牛和信口开河做慈善家了,反正也不用受到指责,还可以收获名利,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慈善事业?中国红十字协会和其他官办慈善组织已经那 么不被公众信任,我们难道希望民间的慈善也是这个污秽不堪的样子?更何况,故事进展还没到高潮呢,你们怎么知道我后面没有更劲爆的内容颠覆你们的武断结论 呢?还是耐心点看完吧,免得自己砸了自己的脚。 言归正传,继续讲述报道刊登之后的故事。 一 我得承认,在2011年4月23日,我们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出街之后,事情的走向就有了它自己的逻辑。尤其在陈光标高调回应之 后,他和我报报道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身就成为了新闻。在我已经近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里,这样类似「炒房炒成了房东」的事情应该是第一次遇到。 从4月25日那个周一开始,方辉和叶文添就开始频频接到各个媒体记者打来的电话,他们不断向这些同行们解答着关于此次报道的相关问题。媒体中最活跃的要算央视了,先后有三、四个栏目给他们二位电话,要求录制节目。他们也都尽可能积极地配合了采访。 但也正是央视明显倾向陈光标的关注和报道,使这个事件不断升温和走样。后来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央视的报道基调有上面的授意,到底是因为陈光标动用 了什么资源得以和央视媾合(鉴于他当年「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是中央文明办授予的,他似乎有能力申请到某些方面的保护),还是央视基于陈是其捧出来的典型 而产生的「护短」表现,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让我们感觉到,陈光标在利用现行体制弊端绑架媒体,影响舆论方面有着十分高超的本领。 当然,这些在最初方辉和叶文添接受采访的时候是不知晓的。那个名叫张泉灵的主持人之前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宣称:「对陈光标的报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不导演打架、不揣测人心,只尽最大可能还原真实。今天,陈光标同意接受当面的采访,并带来各种证明他确有捐款的发票。我们也应继续采访叶文添,请他对这些 证据提出意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受捐单位落实,证明这些钱物的到账情况。」许是有网友希望央视进行调查报道,所以她让大家「再等等。」 但是等到4月25日《东方时空》播出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她这些冠冕堂皇的说辞有多么可笑。整个报道给了陈光标充分的表演空间,让他对着镜头继续 云山雾罩、混淆视听,方法仍然是之前的那些老套路,而对于本报记者所质疑的多笔捐赠均答非所问,拿不出有效证据。还煞有介事拿出一大本厚厚的记录来证明自 己累计捐赠已经超过14亿元。而对于本报记者的采访则基本没用。 对于我们质疑的家乡捐赠项目受益者实为陈光标家族的内容,央视则请出了当地的镇党委书记「以正视听」,而且是电话采访,这位书记称,「这些项目是慈善捐赠项目,都免费向当地老百姓开放。」 二 可能普通的老百姓不会去留意新闻业务本身的问题,但是作为媒体同行,对央视的新闻操守和业务水平则是一目了然。首先,如果要调查陈光标的捐赠是否 到位,难道不用去各个受捐单位和地方查证,仅仅采访陈光标本人,让他拿着一些证书和奖状以及自己整理的记录就可以?况且,那些所谓的材料跟我们所质疑的项 目往往风马牛不相及(鉴于这篇回顾性文字的性质,我不能一一列举那些项目)。其次,要调查陈光标之前宣称对老家的两个捐赠项目的虚实,竟然可以靠一通打给 镇党委书记的电话解决,当地的老百姓一个都没采访,这样的采访难道能够得到事实?基层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如何,立场如何,恐怕不用我在这里做什么解释吧, 大家都懂的。 但就是凭这些拙劣的调查和采访,那个傻乎乎的主持人张宇就义正词严地宣称:「我们对《中国经营报》质疑的捐赠项目一笔一笔进行了核实,除了900 多万元没有查实外,其他都已经到位。」而其请来的壹基金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希望把板子打到不透明的慈善制度上,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更主要的,央视还只是对一些捐赠项目进行了所谓的采访,而对于我们所质疑的陈光标的捐款来源问题则只字未提,要为他洗白的话,起码也应该去调取一下其江苏黄埔公司的工商资料嘛,看看他的营业额是不是过百亿。 作为中国最庞大臃肿的传媒机构,央视在新闻业务和新闻伦理方面很多时候近乎一个笑话。 说的有点远了,回到上面提到的那期《东方时空》和陈光标。 三 最让我们感到崩溃的是,陈光标在镜头前对自己曾经主动发布2010年慈善成绩单一事竟然矢口否认、死不认账。宣称:「我从来没有向媒体主动提供过2010年的慈善成绩单,也没有媒体向我核实过。」 天哪!这个所谓「首善」简直让人抓狂,谎言信手拈来,脸不红心不跳,经常让我们这些信守道德底线的人措手不及。 由于我们的报道是以其公布的2010年成绩单为由头和基础的,现在他否认,无疑使得我们的报道基础遭遇挑战。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初人民网和《公益 时报》发布的成绩单内容完全一样,而且有他的亲口题记:「我公布自己一年的慈善事业及环保产业成绩单,既是对人民的汇报,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它会鞭策 我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而我们也已经采访证实,成绩单本身确是陈光标本人提供的。 非但如此,在两家媒体为其发布了成绩单之后,十多家地方媒体均在2011年1月12日同时刊发了内容相同的「成绩单」,陈光标,哦对了,其实他当时已经改名「陈低碳」,陈低碳先生在一辆自行车上大秀优美身姿的照片被清晰地印在各个报纸的版面上。
当时已经改名「陈低碳」的陈光标在自行车上大秀优美身姿!
节目播完,当晚仍在编辑部加班的领导和同事愤慨不已,大家决定,连夜撰写回应文字,不能让这样一个弥天大谎就在央视的精心庇护下被再次掩盖起来。 回应的文字必须字斟句酌,从初稿到最终版本经过了几轮的修改,以至于最晚的领导和同事忙到了凌晨3点多。 当时我已经在经营报工作3年多,和同事们在报社旁边的马伊塔克酒店吃过无数次的饭,但却从来不知道它的客房怎么样。拜陈光标所赐,由于4月25日 要连夜加班撰写回应文章,领导决定为我们几个离家比较远的同事在马伊塔克开几个房间,以便忙完之后休息。而且这一住就是两天,这也算是在北京感受了一把出 差熬夜的感觉。 为了对比方便,我们将我报质疑的捐款条目和陈光标的回应逐一比对,制作了一个表格,以揭示陈光标的各个漏洞。并说明本报将继续深入调查。我十分同意当时回应文章里的一句话:「诚信有瑕疵,善的根基就不稳。」虽然通过后来的调查证明,陈光标的慈善所涉及的远不仅仅是「不诚信」那么简单。 不出所料,第二天的各大媒体、网站,均纷纷关注了我报的回应,我们作为媒体又一次成为了新闻本身。 四 但随即另一个始料不及的情况发生了。 4月26日,我在马伊塔克酒店房间舒适的床上一直睡到将近9点,洗漱完毕到楼下餐厅吃完早饭,然后回到编辑部。 此时的编辑部已经相当热闹,电话响个不停,前台、编务、编辑、主编,同事们在轮流接听。原来从早晨上班开始,报社的公开电话就被打爆了,而内容几 乎清一色的是责难和谩骂,刚开始大家不明所以,还耐心地进行解释,然后就发现,对方根本就是来故意谩骂的,只能放弃相关解释,义正词严地正告对方或者直接 挂掉。 我所接过的一个电话里,那个家伙上来就说:「你们报纸什么**玩意,凭什么质疑陈光标,***」带有生殖器的脏字接连不断,我只能回敬他一句:「请先把嘴洗干净」,然后粗暴地挂掉电话。 到后来,我们终于明白这些电话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地到来。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水军」,他们不光在网络空间里制造大量的谩骂垃圾和言论烟雾,还把这种习性延伸应用到了现实中。 我们的前台接待曾经接到一个家伙的谩骂电话,上来就是劈头盖脸骂一通,我们的小姑娘很耐心听他骂完,然后对方终于忍不住说:「你还真有耐心,其实我们也是受人之托,收了钱帮人办事而已。」这个段子一度在编辑部流传,也让我们更加自信的面对所有谩骂电话。 一个顶着全国道德模范名号的人不惜动用如此卑鄙下作的手段来对待质疑他的媒体。这正说明,他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果不其然,几天之后,谩骂的电话就如潮水一样退去了。雇佣军终归是没有长性的! 对于正式出刊的纸质周报,我们随即策划了一个大体量的专题,一来证实陈光标不承认「2010年成绩单」系他亲自提供给媒体,二来希望将话题的讨论 引向深入,引向我国现行慈善制度体制的不完善和现代慈善制度的要求上来。8个版的专题动用了报社十几位记者通力合作,这在中国经营报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至 少在我所在的几年里没有出现过。 就这样,原本是留作资料的一些前期采访资料成为了我们第二期专题报道的一部分,我们将其进行了再次的调查核实,发布成绩单的十几家媒体一家没漏, 除了拒绝回应的,绝大部分都承认成绩单是陈光标主动提供给他们发布的,且都是走的广告经营部门,也就是说,陈光标不惜花费巨额成本把这个成绩单宣传的天下 皆知。 另外,比证明成绩单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决定继续调查陈光标的捐款来源和「慈善事业」的具体运作方式。 第四话、南方系出剑 新线人现身 我在这个连载的开头就说过,2011年质疑陈光标的前前后后,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陈光标,看到了中国慈善界的污秽积垢,看到了官媒操守的不堪, 也看到了民众情绪的分裂和人性的百态。写这个系列文章的一大目的也是为了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连毛泽东都已经从神坛上摔下来了,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 们没有理由再去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圣人」,那些整天把自己打扮成圣人模样的,不是投机分子就是别有用心。 另外,正是由于中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公立慈善业有着太多的官方色彩,慈善业的立法和相关监督管理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民众信任度很低,给了 陈光标通过高调慈善来博得名利的机会。当一个慈善家做慈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并保住自己的名望光环,而不再把扶危济困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他将把慈善带 向何方? 古人说,「为善而必欲人知,必非真善」。纯粹的慈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与声名无关,与利益无关,与报答无关。但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内,这种理想化的慈善模式尚未深入人心。 这两天看到一篇评论,里面的一段话我颇为认同:「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乃至『暴力慈善』,尽管颇受争议,但并不缺乏被认同的土壤。只不过,既然高调慈善成为施予者的选择,那么,高调质疑就很容易成为公众的选择。这不是苛求,而是权利的对等。」 继续我们的故事吧。 一
中国经营报头版刊发揭露陈光标的伪善和欺骗!
2011 年4月29日,我们经过一周努力专门针对质疑陈光标风波制作的专题刊发,八个版的专题命名为「慈善的归慈善 光标的归光标」。这种论战在报社的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过。如果不是陈光标的指责报道98%失实的可笑回应,不是他对自己发布的2010年慈善成绩单矢口否 认,不是央视罔顾事实的偏袒报道,我们本不打算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花费那么多的版面去证明几句谎言。想不到的是,后来据发行部的同事说,那期报纸卖的 倒是出奇的好。 让我们格外欣慰的是,就在筹备那期专题的那一周,以南方报系为首的其他媒体均刊发了对于陈光标的重磅调查报道,使得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4月27日,《南方都市报》刊发长篇调查《陈光标旧事再调查》,紧接着,同属南方报系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刊发封面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光环的背后:人脉「慈善」生意》。 我们始才知道,南方报系早在一年前就怀疑陈光标的慈善有假,对其对外大肆夸耀的慈善项目和「发迹」经历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了其家乡捐赠项目实为自家私产的事实,「哪里是什么捐赠,分明就是他们陈家的私人后花园」,有村民这样对南方系记者说。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还详细调查了当年江苏泗洪县的一起强拆打人事件,为了解决陈光标号称捐建的农贸市场人员冷清的问题,陈和地方政府联手对一个商业老街进行了强拆,导致怨声载道。 也发现了他的历史并非如他自己宣扬的那样纯洁高尚,还发现他那些先进事迹实为炒作,比如汶川地震时所谓的千里驰援,其实根本不存在,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也对其14亿捐赠中的项目进行了尽可能的核查,结果和我们的调查一样,很多捐赠项目没有落实,很多捐赠根本就不存在…… 当年经过艰苦调查写就报道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在自己的微博中描述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陈光标不可一世的真实嘴脸。他保留了当时采访时,陈斥责和威胁他们的录音以及短信。后来我们从陈磊那里得到了那份录音,陈光标在镜头之外的形象着实让人吃惊,他面对记者对他的一系列疑问,有这样的对话: 人物周刊:你曾说要把自己财产全部捐出去,举行个公证仪式,什么时候公证? 陈光标:你还年轻,小伙子,可以搞其他人,到我,你要注意,我只能这样提醒你。……到时候可能你连怎么进去的都不知道。……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有关部门)正在为这个很恼火。已经有部门点到你了,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 人物周刊:那么,陈总你还知道去年贵公司在工商登记上面的销售额是多少钱吗? 陈光标:这个我没有必要跟你讲我经营的情况……你扰乱了社会和谐。 人物周刊:我们看到一个数据,你的拆迁工程60%都是通过慈善得来的,是这样吗? 陈光标:没有60%……(发怒)告诉你们,你们怎么去采访的,何时去的,我都知道,包括住哪个宾馆,坐谁的车……△(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