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业绩不透明的公司巨资捐款何来?!
(接上)而事实上,当时陈光标的确证明了自己的「不一样」,广东省委宣传部直接封杀了南方系报刊的相关 报道,那几位付出了艰辛劳动的记者眼看着自己的报道不能刊发,自然郁积了很多的愤懑。这一等就是两年之久,看到我们的报道之后,他们终于说服报社领导得以 让这些雪藏的报道见了天日,还给人们一些真相。 几天之后,水军褪去了,但找我们反映情况的线人则陆续出现了。也正是他们的出现和帮助,使得我们的调查得以继续深入下去。但当时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日后的调查结果虽然更为确凿和让人瞠目,但却不能正式和读者见面了。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二 四月底的一天,部门领导唐老师让我和他一起下楼见个人,「带上录音笔,」唐老师嘱咐说,「是来谈陈光标的事情的。」于是我满心狐疑着把录音笔放进口袋下了楼。我刚开始以为可能是陈光标派来的说客,但落座交谈之后才弄清楚,原来是来向我们「揭露」陈光标的底细的。 他告诉我们,他和陈光标是老乡,都是江苏泗洪人,通过朋友认识的,曾经和陈光标关系不错,当然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刚开始他到陈光标的公司看到他 和那么多领导人的合影,还对他高看一眼,但时间长了就发现这个人有点不对,「太爱吹牛」。「那些他捐赠的照片什么的,很多都是假的,都是找人做出来的。」 他告诉我们,比如说他可以在街上找来十几个老头老太太,然后在院子里站好,挨个发几张人民币,同时让专门的摄影师拍下来,第二天就见报了,「说什么陈光标 给空巢老人捐款。」 就连当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汶川地震千里驰援,都是假的。据他介绍,当时有人给陈光标出主意,汶川大地震,这个时候他如果能去抗震救灾,那肯定会得到高层领导的赏识。于是他就连夜飞到了成都。在当地租了几台挖掘机,雇了些人穿上江苏黄埔的衣服,在公路上拉上巨大的横幅,拍照上网,给媒体发通告。于是后来在媒体的报道中,就成了60辆大型机械,120人的队伍,30个小时星夜兼程千里驰援汶川的光辉事迹。 这还不算,这位知情人士自己也被陈光标黑了一把。陈以资金周转的问题曾经向他借过一笔上百万的款,迟迟不还,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一次陈光标请他到 宿迁市参加一个慈善活动,结束之后给他一张捐款发票,「他跟我说我那笔钱被他捐了,把发票给我可以让我去抵税。我被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我要捐款自己会 捐,为什么还要以你的名义捐啊!」 从此他就逐渐和陈光标疏远并反目了。 「陈光标的很多捐助是靠自己的名声拉拢的,将别人的钱汇笼后再以个人的名义捐出去。」他说,当然也是给对方许诺好处的,比如拿工程或和领导攀关系,陈是企业和政府权利之间的中间人,很多企业通过资助陈捐款获得和政府打交道的后门。陈光标终于把慈善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当然,作为媒体我们不会只凭他的单方面信息就相信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后来的核实和调查证明他所说不虚。 另外一个知情人士也和小叶取得联系,道出了陈光标的黄埔公司很多黑幕。让我们得以按图索骥还原出他整个公司运营的真相,证明年营业额百亿的名头不过是他自己吹出来的肥皂泡而已。 第五话、陈光标的舆论术和「慈善生意经」
陈光标把自己化装成雷锋的样子,定装拍照。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凉茶暖茶前面再加个「好人」的字样, 陈光标就能为自己盖棺定论吗?!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陈光标,他还是有让人佩服的地方的。比如,我 非常佩服他策划新闻、以出位雷人博眼球、保持曝光率的能力。他把自己化装成雷锋的样子,定装拍照,照片在网上满天飞,好像他就成为雷锋了;他以号召绿色出 行的名义砸大奔,媒体又是一轮报道;他还把自己的名字弄成个商标,开始进入实业领域,生产凉茶、暖茶,然后雾霾问题严重了,他就开始卖空气。他后来进入的 饮料生产领域可以说是将自己的名气变成财富的尝试,他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凉茶暖茶前面再加个「好人」的字样,似乎要为自己盖棺定论。其实我很感兴趣他生产的饮料口感怎么样,我更感兴趣的是,他生产的空气销路如何?这个产品可谓破天荒独一份,估计还没有国家标准,算不算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呢? 一 上面提到的他的那些新闻都是在2011年遭遇媒体大规模质疑之后发生的,经过那一场形象危机,他是不是有过些许的自我反省我不得而知,但他要时不 时的制造些动静和新闻,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他的凉茶官微的信息简介中说,他是亚洲首善,这个称号不知道是谁封给他的,估计不会是国内的有关部门,他 卯足了劲要去台湾、日本进行捐款,哪怕受人家的冷嘲热讽也不为所动,估计就是希望能对得起自己加封的这个「亚洲首善」吧。 我们当年在持续的调查中,感觉他的形象是分裂而对立的,家乡江苏泗洪人对他没什么好印象,甚至充满了愤怒,和他相熟过、合作过的商业伙伴很多都反 目疏远了,在江苏黄埔工作过的人提起他来也评价甚差。而他通过自己策划的新闻和活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雷锋式的人物──我们现在都知道雷锋当年也是被官媒 通过各种摆拍形象照、人物典型报道大力塑造出来的。 他似乎觉得这样分裂的形象没有什么不妥,一边不断的通过央视、北京电视台这样的电视官媒发声,维护自己的大善人的形象;而另一边,在网络、微博 上,有组织的水军还在不断的对我和同事们进行谩骂,他们每天晚上定点来、定点走,整齐划一,格外卖力,有个家伙还有眉有眼的说,我们一位记者当年2月29 日在去鄂尔多斯采访期间嫖娼,被当地警方抓了,可惜他忘了,2月份根本没有29号。到后来,好几位同事以及同行(本报记者叶文添、晏耀斌、《南方人物周 刊》记者陈磊、前财新记者赵何娟等)都收到了恐怖至极的死亡威胁图片,有受到惊吓和恐吓的同事和同行们选择了报警,当然最终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这些行为 的组织者是不是陈光标本人授意我们不得而知,但要说他不知情恐怕没人会相信。 据深圳网眼传媒公司董事长「网眼八分斋」的检测软件显示,陈光标动用了约2万个IP地址对此次事件进行攻击,为陈营造声势。当时网眼传媒公司调查 陈光标已经2年多了,他公司的员工混进了陈光标所聘请的公关公司QQ群,发现这两年陈光标一直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徐州等多地的多家公关公司帮助其 炒作,在被我们和南方报系质疑之后,动用了公关费用百万之巨来应对危机。 二 我们仍在进行的调查不断拼接着关于他生意和慈善的真实图谱。下面再举几个调查结果: 上期连载中出现的那位陈光标曾经的合作伙伴对我说,他认识陈那么久,从来没见过他的工厂在那里。在他认识陈的最初阶段,陈送给了他 一张宣传自己事迹的光盘,在光盘中,陈光标「描绘」了黄埔公司的情况,包括气派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里面介绍说一些废旧轮胎可以做成塑胶跑道等产品,属 于资源再次利用,里面有很多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忙碌着,车间很大。」他后来为我们找到了那张光盘,光盘里的陈光标的形象的确够光正伟岸,企业规模恢弘、经 营有方,各种名誉加身,还因为慈善四处接受感谢的鲜花、哈达…… 「但我后来得知,这些光盘的内容并不是陈光标在自己的公司录制的,而是借用江苏申达集团的厂房。而除光盘之外,其他宣传用的也是视频和照片也来自江苏申达集团。」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我们了解,江苏申达集团位于江苏江阴市内,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包装产业巨头,年销售超过百亿元。2011年4月29日,我的同事叶文添致电 江苏申达集团董事长张国平,他向小叶表示与陈光标认识但不是很熟悉,「最近两、三年没有联系了。」他说,陈光标曾在2005年带了几个摄像和拍照人员到厂 房进行录像,当时的理由是,「帮助申达宣传一下。」并不知道后来陈光标将此对外界说成了自己的厂房和车间。「这种行为对申达集团造成利益损害,我们会考虑 到法院告陈光标。」 我的同事们当年通过多方查证,几乎调查了陈光标所谓商业帝国的全貌。除了南京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陈光标在江苏还有一个黄埔投资公司,但已多年不营业。 另外,陈光标在四川注册了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成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港币,性质为外商独资,法人代表为陈光标,投资方为注册在香港的中国黄埔再生资源利用集团有限公司。 陈光标还在四川拥有一个「四川浦发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于2006年6月5日完成工商注册。最初股权构成为中国浦发机械工 业股份有限公司占51%,成都向东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占49%,注册地为内江市滨江中路。后因该公司在内江的房地产业务出现亏损,经中国浦发机械工业公司主 管机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批准,在2009年5月挂牌出售51%股权,由江苏黄埔投资有限公司竞标获得,价格为4979.89万元。2009年6月完成 工商登记变更事宜,法人为陈光标,持股为51%。 另外,陈光标还成立有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绵阳分公司以及注册在香港的中国黄埔再生资源利用集团有限公司。 陈光标曾说,2008年公司销售额就达100亿元,但我们把上述这些注册公司的所有销售额相加销售额也不超过10亿元,其中在四川和香港注册的两个公司皆为上市所准备的壳公司,无实际意义。 陈光标曾说,从不在做慈善的地方做生意,但我们调查发现,陈的很多生意均以慈善的名义达成。民政部等部门在类似四川灾区板房处理项目中会特意指示四川民政厅把项目交与陈光标的黄埔公司。 在对因5.12地震而不能生产的关口电站拆迁相关报告中,批准函里有如下内容:「鉴于陈光标对5.12的贡献,和慈善的贡献,以料抵工的形式将电厂交与陈光标拆迁。」 在一份陈光标发给安徽省国资委的信中,开篇即是:「我是中国首善,……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树立为全国道德楷模……对于此次皖能集团下属电厂的拆除改造工程,我公司希望参与。……」 再说捐赠的数额。一位曾经在陈光标身边工作的人士透露说,陈光标所宣称的巨额捐款大多是虚报出来的数据,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例 如,其2010年慈善「成绩单」中所说的,「春节期间,陈光标带领全国企业家光标榜样爱心慰问团,分5个小组共237人,分别在云南、贵州、四川、新疆、 西藏等五省区进行了春节慰问活动,总共发放红包近10万个,合计人民币7100万元。」事实上被严重夸大,「我当时只见到两个小组去慰问,而且派发的红包 也根本没有7100万那么多,至少是几十倍的夸大。」 我们又决定去新疆调查其宣扬的2100万元的红包,结果确实如此:在新疆的捐赠是由几个地方政府帮助组织的,而他们能够查证的「红包」金额大约只有150万元。 三
陈光标自己宣传的那些慈善成绩其实都当不得真。
我们的调查越深入,就越感到陈光标的谎言几乎无处不在,也不得不佩服他玩弄媒体和舆论的手腕之高明。 我们发现掉进了陈光标的慈善迷宫中,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他对自己的企业营收规模和捐赠数额进行了肆意的夸大。所以他自己宣传的那些慈善成绩其实都当不得真,按照他宣传的数额去核实自然核实不到。 至于有人不断在评论里揪住不放的「他毕竟捐出去的那些钱」,按照知情人的说法,很多都是通过其他企业老板和公众募集得来的,数额到底有多少,其中 他自己到底拿出了多少恐怕只有他知道,而他最终将这些捐赠都算在自己的头上然后肆意夸大,这应该就是那多年来14亿捐赠总额的来源。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 顶着「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的慈善家应该做的事。 他吃准了如今全社会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给予的高尚希望,也吃准了人们心中对于慈善家的宽容和爱护,所以他也就吃准了只要他表面上捐出一些钱,有了慈 善家的名头,就不会再有人敢指责他。他就可以随意对自己的慈善行为进行吹嘘。吹的越大越好,反正在现在的慈善体制下,也不太可能有人真去核查。就这样,几 年下来,他就把自己的捐赠数额稀里糊涂的累加到了14亿的规模。 直到这个肥皂泡吹的太大,2010年一年的捐赠额就吹到了3.3亿元,连原来给他颁奖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承办方《公益时报》都感觉到不正常了。 第六话(终结篇) 首善易主之后 故事已经进入尾声了,这是这个连载的最后一期。 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发现,前两期中的很多关于陈光标的调查结果都没有在公开的媒体上出现过,原因很简单,我们后来遭受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压力,虽然报道已经写就,但是最终没有能够和公众见面。这里面的详情,由于一些原因我就不在此详述了。 从2007年开始,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到今年已经进行了4 届,陈光标是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评选中获得的这一称号。后来有关人士告诉我们,这个称号的期限是两年,也就是说,2011年我们质疑陈光标的时候, 是他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有效的最后一年。如果大家回忆一下就会发现,那几年正好是陈光标最为活跃的两年。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想必大家都能想的明白。 2011年4月26日,在我们对陈光标的质疑正引发争论的时候,新的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公布了,人们在榜单中没有看到陈光标的名字,取代他的新首善是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