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外许多媒体大肆渲染新华社在中共三中全会开幕当天发布的特稿《改革家习近平》几天之后突然下网的事情。
这些媒体和许多中国问题专家还有许多台湾媒体名嘴都纷纷认为,是中共内部出了内斗,高级黑,习近平身体出了问题等等。就连严肃的学者程晓农也认为,是文章吹过了头被习近平本人叫停。
其实,他们都没有说对。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在习近平履历上出现了明显的违反历史和现实的常识性的错误。
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习近平有改革家传。在改革伊始的1978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受中央委派南下主政广东,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那年,正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习近平受父亲委托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记了一大本笔记,收藏了四十多年。”
而历史事实是,1978年11月24日,安徽小岗村的18户社员方才秘密地签了一个不到一百字的包干生死合同。一年之后,他们取得了大丰收,证明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
而1980年5月,这个消息才传到了中央层面。邓小平公开肯定了这个事情。于是,各个地方干部纷纷到小岗村取经学习。当时的习近平也是在这个时候去安徽调研学习的。
而新华社这个特稿《改革家习近平》也就犯了一个特殊的政治错误和历史常识错误。中共官方第一喉舌新华社竟然在中共三中全会开幕式这样庄严的日子里公开向全世界发布一个明显造假的领袖统帅改革家的光荣履历,这不是一个天大的政治错误和历史错误吗?这不是公然给习近平脸上抹黑吗?
全中国全世界的读者就会联想到,中共官方宣传部门连伟大领袖的革命履历为了政治需要都敢堂而皇之地造假,那中国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
和这个有关的新华社纪录片视频在网上发布之后,有网友指出这个常识性错误,新华社才立刻撤下这个文章特稿。
现在看,中共宣传部门有两个漏洞。一个是文章作者,一个是文章审查人。
文章作者一个是不了解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细节,这属于技术性历史常识的错误。一个就是他明知道习近平是在1980年到安徽小岗村调研的,却为了拔高习近平的丰功伟绩,也为了证明大学生的习近平和他的父亲在1978年就参与了中共高层改革的决策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底方才召开),就不顾一切地把1980年的事情生拉硬拽地贴到1978年的身上。
这样,习近平就和邓小平平起平坐了。就犹如毛泽东必须要参加中共一大的会议,邓小平必须要参加中共遵义会议一样。
中共的伟人都必须要有这样的革命历史谱系。否则就没有合法性和谱系性,伟人伟大的革命史改革史的逻辑链条就无法闭合。
如果是第二个原因,文章作者就犯了最大的政治错误。
问题是,年轻的文章作者有了错误还不要紧(这个文章的作者只能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党校的大学者集体写作的),因为在最高层还有最高意识形态领导在把关。
根据中共内部规定,这样的文章,尤其是给习近平一个新的称号即改革家的文章,必须先由中央宣传部审查,最后再由中央书记处书记开会集体逐字逐句地审查之后才能公开发布。
就是说,这个文章是经过中央书记处集体逐字逐句审查之后方才公开发布的。
显然,习近平本人没有看过这个文章。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
问题是,中央书记处的各位书记都不是这段历史的研究专家,1978年的时候他们只有二十多岁(时年蔡奇22岁,中央宣传部长李书磊才14岁,中央组织部长李干杰才14岁,中央统战部长石泰峰才22岁,等等),他们这些书记只能在政治大方向上把把关,无法在技术上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还是在1980年开始的这样细节上来把关的。
而文章的天大的错误恰恰不是在政治大方向上而是在技术性的细节上出现的。这个常识标准是物理性的,任何人,不管你拥有多大的权力都是不能更改的。
遗憾的是,文章作者恰恰就要以权力去更改这个物理性的常识,当然让天下人看笑话了。
当然,最后的板子还要打在最高审查人的身上。
这样一个空前绝后无与伦比洋洋洒洒的辉煌文章竟然败在了区区一个不起眼的最小的技术细节上,真是令人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啊!
看来,中共高层养尊处优的宣传部门学者们尽管具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治国理论,却懒得去考证伟人有关的生活年代细节,以一个技术细节摧毁了一个政治大里程碑,这是不是“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