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对美国发动的系统性超限战战略中,“红色代理人”体系是其认知战攻势与统战渗透的关键支柱。这些代理人广泛渗透于美国社会的诸多领域,包括媒体、高校、智库、政商网络、非营利组织以及基层社区。他们利用美国的开放制度、言论自由与市场经济机制,搭建出一张张环环相扣、层层嵌套的代理人网络,为中共的全球战略提供舆论支点与政策通道。
通过这些隐蔽而高效的认知战和统战渗透体系,中共一方面系统性地掩盖其对美发动的各类超限战真相(如经济掠夺、技术渗透、生物安全威胁等),另一方面则持续操控美国舆论方向,扭曲公众认知,干预政策制定,以弱化美国社会对中共邪恶本质的识别力与防御机制。其最终目标是配合中共超限战的国家队和特战队,从内部摧毁美国。
一、入世与红色代理人网络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中共改革开放初期,其对海外的影响力一度跌至低谷。毛泽东时代“输出革命”的武装颠覆政策(红色恐怖主义)在东南亚、中南美都走向没落。随着中共和美国建交,邓小平定下“韬光养晦”的战略政策,中共对外输出影响力从此开始转向更为隐蔽的一种长期布局:红色代理人渗透。
1990年代,伴随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中共加紧推动自己加入世贸组织(WTO)。在对美国进行欺诈性承诺后,2001年中共如愿入世,一个具有意识形态和制度敌意的极权政权从此被纳入自由世界的市场经济体系。由于对中共“改革开放”愿景的误判,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贸易、投资、学术、文化乃至媒体领域对中共全面开放,这为中共部署红色代理人网络打开了制度通道。
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可以将中共的红色代理人网络粗略的划分为两个体系:认知战体系和统战体系。事实上这两个体系构成的这张代理人网络在实际运行中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只是从组织来源上,二者分别隶属于中共的宣传部和统战部。
认知战体系聚焦话语权操控与叙事导向,主要方式是建立海外喉舌系统,组建或扶植“亲共记者、评论员、专家与智库网络”,构建有利于中共的舆论环境。
统战体系以中共统战部为核心,打造一系列与其关联的外围组织,如侨团、文化基金会、校友会、留学生会、各类海外统促会及其它相关协会等,并渗透本地政商界与民间组织,招募、拉拢有影响人物,发展为中共利益服务的人脉体系。
中共打造这套红色代理人网络耗资巨大,投入多少资金,外界只能管中窥豹。根据牛津大学新闻研究机构——路透社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2021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共政权制定了一套复杂战略,以正面塑造其领导层,自2009年以来,中共已投入超过66亿美元用于全球媒体影响力建设。报告还引述彭博社报导称,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中共仅在媒体领域的投资就高达28亿美元。
2025年6月17日,据旅澳法学家袁红冰向大纪元独家爆料,中共太子党孔丹日前在批评习近平两大过错时透露出中共海外统战渗透的资金信息。孔丹称从邓小平时代到胡锦涛时代,以红二代和红三代为主的中共权贵们向海外转移了大约20万亿(约3万亿美元)资产,这些资产虽然名义上属于这些官员,但实际上都是渗透进西方世界的红色资本,形成了中共对西方国家内部进行统战渗透的强大经济支撑。
可见,红色代理人网络得以建立与成型,与中共加入世贸、渗透全球经济体系息息相关。入世后的中共一方面通过不公平贸易从美国市场赚取大量美元财富,另一方面则借助西方自由市场机制向海外转移巨额资金以支持各类超限战渗透行动,最终通过打造红色代理人网络深度影响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舆论生态。
对美国而言,让中共入世对自身造成三重摧毁性后果:
1、制造业沦陷:中共通过无限制消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以廉价倾销方式掏空美国制造业,让中共取代美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详见本系列第二篇《红色木马 掏空美国》)。 2、巨量财富流失:中共长期违背WTO规则,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及产业补贴制造巨额贸易顺差,让大量美元财富流入中共权贵手中。 3、红色代理人入侵:中共权贵利用海量美元结余,通过投资、商业合作、捐赠、奖助机制、权钱权色交易等套路在美国构建起庞大的红色代理人网络。这张网犹如“红色病毒”一般侵入美国媒体、高校、智库、政商界、非营利系统及社区组织,干扰、影响美国的舆论和政策制定,执行中共发起的从内部摧毁美国的各类渗透和颠覆行动。
下文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中共如何在美国建立红色代理人网络,也穿插介绍其在其它西方国家运作的状况。
二、认知战体系:中共海外喉舌系统的构成和运作
依托加入世贸后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通过市场化手段,中共在美国及其它国家迅速构建了一张覆盖传统媒体、数字平台和社交网络的现代化海外喉舌网络,这张网络通过内容输出、资本扩张和战略合作,显着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公共认知和舆论导向。
中共海外喉舌系统按语种可以划分为中文分支和外语分支。按照组织架构可以看作是由核心、附属和外围三个层级构成:核心系统由中共官媒及其海外分支机构组成;附属系统由中资参股控制或者亲共商人控制的海外媒体组成;外围系统包括中共通过商业杠杆得以在关键议题上管控其舆论方向的海外媒体以及为中共提供付费宣传平台的海外媒体。按照平台划分,中共的这些喉舌系统可以分为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
中共海外喉舌的主体受众最初锚定为海外华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移居海外的大陆华人,目标是让这些海外华人成为中共的间谍或精神附庸,为中共的全球超限战战略提供各种支持和配合。
随着入世后中共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中共的认知战目标定位于“重塑全球信息环境”,更加注重影响西方本地受众,以欺骗和麻痹西方普通民众及“政商学”精英,为中共的各种超限战行动做舆论掩护。
1、中文海外喉舌系统的建立及运作模式
(1)中新社和CCTV-4的触角伸向海外
1980年代之前,美国的海外华人大部分来自中华民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美国海外中文媒体也主要由台湾和香港资本运营,中共的宣传机构在美国华人圈影响甚微。
1980年代随着中共改革开放的展开和持续,越来越多的大陆人涌入美国,美国华裔社区的整体结构发生改变,大陆移民逐渐成为美国华人的主体部分。为了继续对这部分大陆华人进行精神控制以及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向美国华裔社区输出中共意识形态,中共决定将自己的喉舌系统中新社和央视(CCTV)的触角伸入美国境内。
“中新社”(中国新闻社)属于中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简称侨办),是中共于1952年成立的专门为海外中文报纸提供新闻稿的通讯社。1956年中共进一步定位中新社是负责供应海外(包括港澳)中文报刊各种稿件的“华侨通讯社”。
从1990年代初以来,中新社和侨办就派遣中新社的编辑人员到美国创办了中文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SinoVision)和中文报纸《侨报》。这两家媒体从此成为中共海外喉舌系统的桥头堡。
中新社是中共影响海外中文媒体的重要一环。为了进一步控制海外华人媒体,中新社成立了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新闻报导、社论和报纸版面。
在2001年侨办和中新社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新社社长郭招金表示,会议的主要目标是说服与会的海外华人媒体使用中新社的稿件,而不是使用从台湾或西方等竞争对手来的中文新闻服务。
郭招金在200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中共)能够控制在美国的中文出版物,中国(中共)将能够更好地影响海外华人社区,并在美国政治中有发言权,“保护中国(中共)形象。”
1992年中共央视开始通过卫星向北美地区播出其英语节目,同年央视组建了其国际中文频道(CCTV-4)。1993年1月1日CCTV-4开始通过卫星向北美播出中英文节目。到2002年CCTV-4改为全中文频道。2007年CCTV-4拓展为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三个频道。
中新社的两座桥头堡《侨报》和《美国中文电视》,以及CCTV-4的海外运营网络,构成了中共中文海外喉舌系统的核心架构。
2001年,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发布一份报告《中国政府如何试图控制在美国的中文媒体》,其中揭露中共如何通过CCTV-4来影响美国的中文电视节目。
报告说,央视4频道除了通过卫星每天24小时向世界各地观众(也包括美国观众)提供免费中文节目外,还租用全美有影响力的独立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如纽约的“美国中文电视”(SinoVision),“美国中文电视”覆盖数百万家庭和数万中文观众。此外,央视4频道还为美国独立电视台免费提供现成中文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其中一些电视台也覆盖了数百万家庭,例如,旧金山的Cable KPST 66,可覆盖湾区230万家庭。
报告指出,由于央视4频道的卫星节目不加密,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同时其节目也在大多数美国城市的有线电视中播出。因此,该频道的观众总数很难估计。
不过,报告认为,央视4频道显然已经将中共政府有倾向性的新闻或宣传带给了绝大多数美国华人,其播出的大多数节目甚至是明显反美的,并且与自由世界的报导大相径庭。
报告表示,相比之下,美国政府的广播权在中国继续被无端否决,美国的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和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广播网络则不断受到干扰;同样,美国所有的大报在中国都被禁止发行,其网站也遭到封锁。
(2)中共如何渗透、控制海外中文媒体
1980年代后期,中共开始对由台湾和香港运营的海外中文媒体进行渗透和收买,组建其中文海外喉舌系统的附属和外围架构。
詹姆斯敦基金会2001年的这份报告也揭露中共操控海外中文媒体的具体策略。报告说,过去10年中共政府已经大举侵入了美国中文媒体市场,其主要通过四种策略来影响美国中文媒体。
第一,通过拥有所有权或主要股份的形式来直接控制美国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电台。第二,利用经济纽带来影响与中国有商业关系的独立媒体,这种杠杆作用对其广播和出版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效地删除了中共政府认为“不利”的所有材料。第三,从现有的独立媒体购买广播时间和广告空间,安插(中共)政府免费提供的现成节目和内容。第四、调派(中共)政府人员到独立媒体去工作,在这些媒体内部起作用。
根据詹姆斯敦基金会的报告,美国有四家主要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侨报》。截止2001年,《侨报》是由中共直接控制;《星岛日报》《明报》通过商业关系由中共间接控制;而由台湾经营的《世界日报》当时正在努力发展与中国大陆的商业关系,开始屈服于北京的压力。
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星岛报业集团所有者胡仙(Sally Aw Sian)遇到了财政危机,通过中共政府的援助摆脱了危机。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星岛日报》转型为亲共的报纸,胡仙也在那时成为中共政协委员。
2001年1月,由何柱国(Ho Tsu-Kwok)担任主席的香港公司泛华科技集团(Global China Technology Group)收购了《星岛日报》控股股份。何柱国也与北京关系密切,目前也是中共政协委员。2001年5月,何与中共国营的新华社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新华在线”的信息服务公司。
报告说,中共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努力设法购买香港的几家主要媒体机构,都是通过与中共有密切商业关系的第三方商家来完成。1995年10月,《明报》被马来西亚伐木业富商张晓卿(Tiong Hiew King)收购。张与中共有着密切的商业关系。
除了收购报纸媒体之外,中共也收购美国的中文电视台和广播台来构建其海外喉舌系统的附属架构。
由台湾财团于1989年在洛杉矶创立的天下卫视(Sky Link TV)是历史最长的美国24小时全天候播出的华语卫星电视台。2009年该电视台被中国民营企业天星传媒公司收购,这是中国民营资本首次进入美国传媒业。2013年,该电视台再次被广东广视传媒(广东电视台旗下的全资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收购。2013年9月12日,中共商务部认定收购天下卫视的举措为2012~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3)胡佛报告与詹姆斯敦基金会报告相互佐证
2018年11月29日,美国知名智库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发布一份警惕中共渗透美国社会的重量级报告,其中用22页介绍中共对美国境内中文媒体的控制。这份报告与詹姆斯敦基金会2001年的报告相互印证。
胡佛的报告将中共控制美国境内中文媒体的方式归纳为三类:第一,大力扶持中共国有媒体,扩大其在美国的规模;第二,以全资或拥有主要股份的形式直接控制报纸、电视或广播;第三,利用美国中文媒体在大陆的商业利益来影响其独立性。
胡佛的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一批曾经独立的中文媒体已经落入北京的控制之下。”报告用了较大篇幅介绍华人媒体被渗透的情况,包括《星岛报业》《世界日报》《明报》等中文报纸,以及如“文学城”(Wenxuecity.com)、多维、明镜、倍可亲等海外中文网络平台,这些媒体或者被亲共企业并购,或者与北京发展商业合作后转变了报导风格。
胡佛的报告在列举北京对美国中文媒体的种种影响后,直指“美国真正独立的中文媒体空间已经缩小到只剩下法轮功学员办的几个媒体以及《看中国》这家发行量较小的报纸与网站媒体”。报告在附录中指出“大纪元、希望之声、新唐人电视是真正独立于中共控制的(美国中文)媒体。它们由法轮功学员创办。”
值得关注的是,詹姆斯敦基金会于2001年发布上文那份报告之际,美国真正的独立中文媒体也在大约同期开始创办。如《大纪元时报》于2000年创办,新唐人电视台于2001年创办,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于2003年创办。
在17年后胡佛研究所发布相关领域的另一份重磅报告时,这些真正的独立中文媒体已经开始在美国社会发挥巨大作用,其独立性获得广泛认同。
2、外语海外喉舌系统的建立及运作模式
中共的外语海外喉舌系统也由三个层级构成。核心架构由新华社海外版、央视外语频道(2016年更名为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组成。附属和外围架构由中共在海外收购或控股的媒体平台及付费发布中共外语宣传内容的海外媒体构成。
在中共喉舌系统的外语传播网络中,“借船出海”是其一个主要策略。“借船”是指隐蔽其真实身份,混入海外媒体平台,以本地语言发布中共的宣传内容,让观众误以为这是本地媒体的独立报导。
(1)内容共享:新华社的“借船出海”
新华社是中共最权高级别的新闻机构,是中共认知战体系内容发布领域的最高权威,其外语版是中共对外“话语权战略”的关键平台。
新华社在全球设有二百多个分社,覆盖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领域,其主要职能是生产和传播符合中共官方意识形态的新闻报导、评论及政策解读,同时在内容审核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其它宣传机构提供符合中共需要的标准化叙事。
总部位于美国的“人权基金会”在2024年3月27日发布一份报告《超越国界:中国对全球媒体的掌控》,其中揭露了新华社向海外传播其影响力的“借船出海”模式。
报告中说,为了塑造海外认知,中国(中共)政府采取了“借船出海”的策略。“借用”外国媒体渠道,接触国际受众,传播亲中(共)言论。
报告表示,北京通过中国媒体机构与外国同行签订内容共享协议来促进这种影响力,巩固了其在东南亚、太平洋地区和整个非洲的媒体影响力。新华社等中国官方媒体免费提供新闻报导、照片、视频和电视节目脚本,供外国新闻媒体使用——通常不披露其来源(融入当地媒体报导之中)。
报告指出,北京还为外国有影响力的人士和记者提供全额资助的中国旅游项目——无论是短期交流还是长期专业驻留——以换取符合党的政策的报导。新华社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ACJA)等官方机构与外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鼓励外国记者报导亲北京的宣传。
(2)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的全球扩张
2016年底,中共央视外语频道更名为“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的成立被认为是受到中共党魁习近平讲话的影响,是中共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又一次重大举动。2016年2月19日,习曾经在央视、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视察时要求这些党媒“加强国际传播力,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
CGTN也被外媒称为“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共外语海外喉舌系统的核心架构之一,在海外拥有相当广泛的覆盖网络。CGTN目前设立了三大海外制作中心:伦敦(欧洲)、华盛顿 DC(北美)、内罗毕(非洲)。据其美国官网介绍,该电视台通过有线和卫星电视,覆盖美国近3000万户家庭。
2018年10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说中直言,中共为了进行渗透,在全世界各地的宣传机构上花费数以十亿计的美元。CGTN触及到7千5百万美国人,它直接从中国共产党的主子那里接受行动命令。
在美国,CGTN自2019年起登记为“外国代理人”,于华盛顿与加州投入巨资制作节目、租频转播并进行公关操作。
注册资料显示,仅在2024年一年,CGTN(以CCTV名义登记)向华盛顿分社MediaLinks投入高达1.14亿美元制作节目,声称提供“非西方中心”的报导视角,并与NBC、CNN、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等机构合作,亦经营网站与社群平台。
(3)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隐蔽渗透
成立于1941年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是中共国唯一从事对外广播的国家级广播电台。
与新华社和CGTN相比,CRI的“借船出海”最为隐蔽。新华社与其它媒体签署“内容共享协议”时,只隐匿内容来源,不隐匿新华社这个合作者本身。而在CRI的舆论渗透策略中,CRI自己并不出面,而是通过其层层控股的最下级代理公司在前台操盘,并且隐匿内容来源。
2015年11月,路透社发表一份深度调查报导《北京秘密电台网络在华盛顿乃至全球播送亲中新闻》,揭露CRI如何通过不同级别的代理公司在美国及全球建立秘密广播电台的内幕。
报导说,中共控制着一个覆盖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电台WCRW的大部分播出内容,而WCRW只是CRI不断扩张的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路透社的这项横跨四大洲的调查发现,分布在14个国家的至少33家广播电台,构成了一个全球广播网络的一部分,而该网络的所有权结构掩盖了其大股东:国营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
报导指出,CRI的这张全球网络由三大代理公司负责:芬兰的“环球时代传媒公司”(GBTimes)、澳洲的“环球凯歌”(CAMG),以及美国加州的“环球东方有限公司”(G&E Studio)。其中G&E的节目在至少12家美国电台全天候播出。这三家代理公司都由CRI旗下的“国广世纪”持股60%,而国广世纪则完全由CRI子公司全资拥有。
尽管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止外国政府或代表持有美国电台执照,欧洲和澳洲也类似,但CRI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通过三家代理公司租用各地电台的频道、隐匿身份,几乎把整个电台的播放时段都给买下——构成一张覆盖全球的“隐形中共电台网”。
报导说,表面上看,这些合作属于商业行为,实则由中共宣传体系主导。不同于《美国之音》明示其政府背景,CRI则用民营外壳掩饰国家操作。一些美国地方电台直到被媒体询问后,才惊觉与其签约的G&E公司背后金主是中共政府。
3、造船出海:中共海外喉舌的新媒体平台
相比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依赖合作或嵌入方式进行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具有更直接、更高效的用户控制力和信息分发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共通过自建或控股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传播渠道,直接影响全球受众的认知和舆论导向。其中,微信(WeChat)和抖音海外版(TikTok)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平台,是中共新媒体战略的核心支柱。
如果说中共传统媒体的外语频道仍需要“借船出海”,那么这类社交平台的出现意味着中共已开始“造船出海”。借助自主平台所带来的传播主导权,中共的海外认知战能力已跃升至全新阶段。
微信由中国科技巨头腾讯于2011年推出,最初定位为即时通讯应用,现已发展为集社交、短信、支付、新闻推送和送餐、叫车等小程序于一体的“超级APP”。截至2025年,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3亿,其中海外用户(主要为华侨华人)约占1~2亿。美国平均每天有1900万活跃用户。微信的海外版本(WeChat)成为中共控制全球华人社区信息流动的关键工具,同时也通过其平台传播中共官方叙事,影响非华裔用户。
微信的审查机制直接受中共网信办指导,无论用户位于全球任何地方,平台都可以对敏感话题进行实时监控和内容删除,这种跨境审查使微信成为中共延伸其信息控制的“数字长臂”。
抖音海外版TikTok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于2016年推出,迅速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娱乐平台。TikTok连续多年保持强劲增长,位列全球前5大社交平台之一。截至2025年,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大概在11~12亿,其中美国用户约1.35~1.7亿。
TikTok尤其对美国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皮尤中心的调查显示,经常从TikTok获取新闻的18~29岁美国人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这一比例是9%,2023年是32%,2024年达到39%。
TikTok通过算法驱动的内容推荐,在很多关键话题上将中共需要的观点精准推送至全球年轻受众眼前,成为中共“造船出海”战略中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