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童其澜,是科举進士出身,官至户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是从五品官,户部中的每个司都设有两名员外郎,负责协助上级主管处理各项事务,相当于司长助理。
一天童其澜正在京城户部衙门里值班,到了晚上与几位同事饮酒聊天,忽然抬头仰天张望,并惊讶的说道:“天使到矣!”于是换上上朝觐见皇帝的朝服,俯伏跪拜。他的同事们惊讶的看着他,以为他喝迷糊了,就问他:是什么天使来了啊?
童其澜笑着说:我们人只有一个天,也就是老天爷啊,有什么必要追问?上天有赦书一卷,式样就如朝廷中书阁发出的诰封任命一样,由天上云中的金甲神捧着书函,飞到我头顶半空中。金甲神向我宣读了上天的任命,让我去担任东便门外花儿闸的河神。看来我要与各位诸公告别了。同事们都以为他在说胡话,因此都不当真。
第二天,大司农海望来户部上班,清代“大司农”是对户部尚书的尊称。童其澜穿好官服,戴好顶戴花翎,非常正式的拜见户部尚书海望,请求辞去官职,并详细讲述了昨天看到的一切。海望听完不太相信说:你也是读书人出身,科举考上来的君子,为朝廷办事也向来清晰、快捷,要是有病不妨请假休息,何必用这些神怪之事骗人呢?童其澜听后知道领导不相信,也不再多加辩白,转头就坐马车回家了。回家后,他“不饮不食”,把家事料理完,后事交代清楚,于第三日“端坐而逝”。
当天夜里,北京东便门外的居民都听到呼驺(zōu)声,就是官员出行,其随从们开道让行人回避的呼喊声,居民们以为夜里有大官经过,出门看热闹却什么也没有,大街上空荡荡的。第二天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而花儿闸河神庙的叶道士,当晚就梦见新任河神到了。叶道士说梦中那位新河神皮肤白皙,留着不多的胡须,中等身材。有好事者一打听竟跟童其澜长的一样。大家才确信童其澜真的成为了花儿闸的新任河神。
童其澜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原文里说他是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他是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的進士,应该是《子不语》作者袁枚收集资料时记错了。户部尚书海望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正黄旗人,是清圣祖康熙大帝的第四位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族侄。而乌雅氏正是雍正的生母。雍正临终时,海望与张廷玉等人共受顾命,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登基的乾隆皇帝。乾隆时期,海望先后两次担任户部尚书一职。“东便门外花儿闸”是老北京通惠河控制漕运行船的闸口之一,正式名称叫“花园闸”。现在通惠河依旧在,但花园闸的老闸口已无遗迹可寻。
本故事出自《子不语》一书,作者是清代文人袁枚。袁枚也曾在官场任职,所以绝对不敢用清代真实的官员来编造故事,特别是涉及到户部尚书海望这样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所以本故事的真实性可以绝对保证。记载中童其澜死后成为河神,从中可知:人的真实生命也就是人的元神,元神是不会因肉身死亡而消失的,所以传统文化中讲到的生前死后、转世轮回都是真实的,人的肉体死亡后其元神的去向由上天根据生前善恶来安排,所以善恶报应也是真实的,无神论是虚假骗人的邪说。
资料来源:清 袁枚《子不语 卷十三 童其澜》(注:《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原文:绍兴童其澜,乾隆元年进士,官户部员外。一日,值宿衙门,与同官数人夜饮,忽仰天咤曰:“天使到矣!”披朝衣再拜俯伏。同官问:“何天使?”童笑曰:“人无二天,何问之有?天有敕书一卷,如中书阁诰封,云中金甲人捧头上而来,命我作东便门外花儿闸河神。将与诸公别矣。”言毕泣下,同官以为得狂易之疾,不甚介意。次早,大司农海望到户部,童具冠带长揖辞官,具白所以。海曰:“君读书君子,办事明敏,如有病,不妨乞假,何必以神怪惑人?”童亦不辨,驾车归家,不饮不食,将家事料理。三日,端坐而逝。东便门外居民闻连夜呼驺声,以为有贵官过,就视无有。花儿闸河神庙中道士叶某梦新河神到任,白皙微须,长不逾中人,果童公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