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鞍山附近的千山上,有座古刹,名曰中会寺,中会寺的后大殿上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祗园法戒” (祗园,是古印度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释迦牟尼成道后,住此二十五年,讲经传法,制定戒律,故称“祗园法戒”。佛教传入中国后,祗园便成了寺庙的代称。祗读其,古指地神)四个大字。听古书讲,这四个大字,还有一番来历呢。
很多年以前,中会寺的老方丈惠海,在八十五岁那年的夏天,身体感到异常。他自知自己即将圆寂,便将众徒弟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即将西去,庙里不能一天无住持,我让大徒弟文会,暂时代理住持。我这里留下一块无字匾和一个盒子。二十年后,我一定会回来,亲笔题匾。匾上所题之字,我已在盒子里封好。在此之前,谁也不许把盒子打开。如果来人所题之字,与盒子里的字相符,可让他正式做本寺方丈。”说完,老方丈便安然圆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二十年到了。文会谨遵师命,一直做代理住持,等人题匾,接任方丈。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游方和尚,年纪二十来岁。在此居住数日,发现后殿上挂着一块无字匾,感到非常奇怪,就问寺里和尚,和尚便把当年老方丈的话,向他说了一遍。这个游方和尚听完对方所言,若有所思,然后说道:“我来题这块匾如何?”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所题的字,必须与盒子里的字,完全相符才行!”寺里的和尚说。
“快请代理住持来,召集全寺和尚,我所题的字,如果与盒里的字不相符合,情愿受罚。”游方和尚自信地回答。
寺里和尚告诉了代理住持文会。文会将信将疑,立即把全寺和尚召集到后大殿里,对游方和尚说:“师父遗嘱,非同儿戏。你所题之字,若与盒里的字不符,可莫怪我们对你无礼!”
“我早已有四字在胸,见到这块无字匾,就像给我留下的一样,所以我题的这四个字,如与盒里字不符,情愿受寺里大罚。”说罢,游方和尚提笔在手,不加思索,一口气写下“祗园法戒”四个大字。
众僧都屏住气,眼瞅着文会将盒子打开,见盒里有一个黄绫子小包,打开小包,里面的红纸上,写着“祗园法戒”四个字,大家一看,与匾上所题无一差错。于是,众僧一齐跪下,高喊:“师父回来了,师父回来了!”
文会赶忙将这位年轻的游方和尚,扶到椅子上坐下,眼含热泪说:“师父西行二十年,今天回来,徒弟再也不用代理这住持了,请师父还为方丈吧!”游方和尚也不推辞,便做了中会寺的方丈。
正是:
昔日此庙方丈,
变作今时方大。
年貌虽然不同,
元神仍是一样。
人生轮回无数,
善恶报应不爽;
只有积德行善,
才有耒世安祥!
(事据《高僧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