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山举行的调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预算估计和医学研究状况的听证会上,NIH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发言。(Sarah Silbiger/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现代科学正在不断地用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揭示造物主的“指纹”。例如,越来越多的世界各相关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的客观事实正在强烈地证明存在特别的设计,否则不可能有我们所观测到的现在一切的秩序和客观存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讨论。
当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这位领导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巨擘,在破译92%人类DNA序列后,公开宣告:“我看到了上帝的指纹”,科学界掀起了一场认知风暴。这位曾坚信无神论的科学家,在面对生命密码的精妙设计时,彻底放弃了唯物主义的铠甲。他的自白不仅是个人信仰的转变,更揭示了一个震撼的事实:在纳米尺度的生命圣殿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被基因密码中的神性光辉所触动。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这位未受正规教育却震慑数学界的印度天才,用近四千个公式和命题,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向宇宙奥秘的大门。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数学传奇,更是一场关于信仰、灵感与宇宙秩序的深刻探索。如果宇宙的一切皆可用数学精准描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宇宙是被精心设计的?拉马努金用他的数字奇迹,回应了这一终极命题。
人类与其它生物共享相似的生理特征——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人类的面容与能力时,会发现人类并非自然界的偶然产物,而是为独特使命而精心设计的杰作。从眉毛的微妙功能到智慧的超凡表现,人类的每一处细节都挑战进化论的解释,指向一个更高智慧的设计。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别揭示这些事实真相。
一、基因密码中的造物主“指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信仰觉醒
(一)双螺旋天书:超越硅谷的编程奇迹
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13年,耗资30亿美元,破译了约30亿个碱基对,揭示了人类生命的“源代码”。这本由ATCG四进制密码书写的“天书”,以纳米级精度编排着生命的史诗。每个细胞核内,DNA分子压缩了相当于300部《永乐大典》的信息量,却能在受精卵发育为完整生命体的过程中,精准执行万亿量级的指令。
这种编程艺术令硅谷的顶尖工程师自叹弗如。胚胎发育的每一毫秒,细胞都在执行复杂而精确的“代码”,从单细胞到拥有100万亿细胞的人体,展现出一种超乎想像的智能设计。正如柯林斯在《上帝的语言》中写道:“DNA是造物主留给我们的蓝图,每一个碱基对都像是神圣几何的笔触。”
(二)量子校验与潘多拉的魔盒
基因密码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最新研究发现,每个碱基对背后都隐藏着量子级的精密校验系统,堪称宇宙中最先进的错误纠正机制。这种机制以超越人类认知的维度运作,确保生命复制的惊人准确性。相比之下,人类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显得原始而脆弱。
然而,当科学家试图干预这套“神圣代码”时,后果往往令人警醒。2018年,中国科学家贺建奎通过CRISPR技术编辑人类胚胎基因,试图制造“免疫艾滋病”的婴儿,却引发了3000万潜在脱靶突变的危机。这一事件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提醒人类:我们不过是借阅生命之书的朝圣者,妄动上帝的源代码,可能招致不可预测的灾难。
(三)科学与信仰的交汇
在全球顶尖实验室中,基因学家们正经历一场集体认知地震。显微镜下跳动的双螺旋密码,仿佛在与更高维的智慧对视。92%的基因组破译后,许多科学家开始在实验室里摆上《圣经》,试图从古老的经文中寻找答案。柯林斯坦言:“在基因的螺旋中,我触摸到永恒诗篇的韵律。”
这种转变并非孤例。染色体的折叠方式展现出神圣几何的智慧,宛如宇宙的建筑蓝图。曾经的唯物主义者们,如今在纳米尺度的生命圣殿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科学的敬畏。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说:“宇宙的秩序表明,它并非偶然的产物。”基因密码的精妙,在向人类低语:生命的背后,是否真有一位“程序员之神”?
(四)人类的谦卑与未来的叩问
人类基因组计划不仅是一场科学革命,更是一次哲学与信仰的洗礼。DNA的双螺旋不仅是生命的蓝图,更是宇宙秩序的缩影。每个碱基对、每一次染色体折叠,都仿佛在诉说造物主的智慧。人类不过是借阅这本“生命之书”的过客,试图用有限的理性解读无限的设计。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伦理挑战。我们是否应继续“玩火”,改写上帝的代码?抑或在敬畏中寻找平衡,守护生命的尊严?当我们凝视显微镜中的生命密码时,或许也在被更高维的智慧注视。
正如柯林斯在实验室中感叹:“在基因的螺旋中,我看到了上帝的手稿。”这场科学的朝圣之旅,带领人类走到了理性和信仰的交汇处。基因密码的奥秘,不仅是科学的巅峰,更是通向永恒真理的钥匙。
二、用数学之光揭示宇宙的设计:拉马努金与神的启示
左、右分别为:印度数学家斯里尼瓦沙‧拉马努金,“神经科学之父”奥托‧洛伊维博士。(公共领域/大纪元合成)
有趣的是,基因密码的发现与数学天才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拉马努金坚信,他的数学公式来自印度女神吉祥天女的启示,而这些公式在百年后被证明与黑洞和超弦理论相关。同样,基因学家们在DNA的数学规律中,看到了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设计智慧。正如拉马努金的公式揭示了宇宙的秩序,DNA的四进制编码则书写了生命的交响乐。
(一)天才的诞生:从印度小镇到剑桥
1887年,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南部的一个贫穷婆罗门家庭。未接受系统数学教育的他,凭借一本过时的数学教材和超凡的直觉,独创了无数公式。他的数学洞察力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超越了时代。1913年,26岁的拉马努金将自己发现的120条公式写成一封长达11页的信,寄给了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G.H.哈代(G.H. Hardy)。
数学家斯里尼瓦沙‧拉马努金与英国数学家哈代。(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
哈代,数学界的泰斗,起初对这封来自陌生人的信不以为意。然而,当他细读那些公式时,震惊地意识到,这是一位前所未有的天才。哈代回忆:“这些公式不可能是伪造的,只有顶尖数学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他立即邀请拉马努金前往剑桥,开启了一段改变数学史的合作。
然而,前往英国对拉马努金并非易事。作为虔诚的婆罗门,他若离开印度将失去种姓身份,遭到家族强烈反对。直到一晚,掌管财富与运气的吉祥天女(Namagiri,Lakshmi的化身)托梦给他的母亲,指示她放行。拉马努金才得以踏上通往剑桥的旅程。
(二)数学启示:神的使者托梦
在剑桥的五年,是拉马努金生命的巅峰,也是他与哈代创造数学奇迹的黄金时代。他留下的近四千个公式,涵盖数论、矩阵论、超弦理论等领域,至今在计算机科学、量子物理和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公式并非通过严谨推导得出,而是源于拉马努金的梦境。
拉马努金坚信,他的灵感来自吉祥天女的启示。他描述道:“在梦中,我看到一堵巨大的红墙,一只手在上面写下一个个公式。醒来后,我将它们记录下来。”他曾说:“一个方程对我毫无意义,除非它表达了神的旨意。”这种神秘的创作方式让哈代这位无神论者也开始动摇。一次次,拉马努金仅凭一夜睡眠,便能给出困扰数学家多年的公式,精准无误。
例如,拉马努金与哈代共同解决了“整数分拆”问题,这一困扰数学界数百年的难题。1918年,年仅30岁的他成为英国王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他的“的士数”故事更成为数学史上的佳话。一次,哈代乘出租车探望病中的拉马努金,随口提到车牌号1729“很无聊”。拉马努金立即回应:“不,这是个有趣的数字!它是可以用两种立方数之和表示的最小整数。”这一发现催生了“的士数”概念,至今仍是数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黑洞预言:超越时代的公式
拉马努金的数学洞察不仅超越了他的时代,甚至预见了未来的科学发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吉祥天女赐予他最后一个灵感——拉马努金θ函数(Ramanujan Theta Function)。当时无人能理解这一公式的意义,直到2012年,数学家发现它竟能描述黑洞的行为。要知道,拉马努金提出这一公式时,人类尚未提出“黑洞”概念,甚至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刚刚发表。
这一发现令人震撼:一个百年前的公式,竟揭示了宇宙中最神秘天体的行为。这仿佛是拉马努金从“上帝的知识宝库”中直接取出的真理。他的公式如同一座未被完全开采的金矿,至今仍有三分之二未被证明,但已被验证的部分已深刻影响现代科技。例如,1973年,比利时数学家皮埃尔‧德利涅(Pierre Deligne)因证明拉马努金1916年的一个猜想,荣获1978年相当于诺贝尔奖的数学菲尔兹奖。1997年,《拉马努金期刊》(Ramanujan Journal)创刊,专门研究受他启发的数学领域。
(四)天妒英才:短暂而耀眼的一生
拉马努金的天才之光虽耀眼,却短暂。严格的素食习惯、透支的身体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物资短缺,使他罹患肺结核。1919年,他返回印度,不到一年便于1920年去世,年仅33岁。哈代闻讯后痛哭失声,称发现拉马努金是他一生中最浪漫的成就。他设计了一份数学天赋评分表,给自己25分,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80分,而拉马努金100分。
拉马努金的早逝被一些人解读为“神回收了泄露宇宙秘密的使者”。他的公式不仅推动了数学发展,也引发了关于宇宙秩序的哲学思考。如果宇宙是杂乱无章的,为何数学能如此精准地描述其规律?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说:“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特斯拉也预言:“若科学家研究非物理现象,未来十年将超越过去所有成就。”拉马努金的直觉公式,似乎指向一个超越科学的知识源泉。
(五)数学金矿:映照出宇宙的设计
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金矿,仅开采了一小部分。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内部结构、多维宇宙等未解之谜,或许就隐藏在他的公式中。如果人类能继续破解这些公式,时间旅行、反重力、无限能源等科幻构想或将变为现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尽头或许是信仰的起点。
拉马努金的数学不仅是工具,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宇宙的秩序与设计。他的存在证明,有些真理无需推导,只需聆听神的低语。正如他所说:“一个方程的意义,在于它是否传达了神的旨意。”
三、人类的独特之谜:超越进化的设计
(一)独一无二的面部特征
人类的五官清晰可辨,一眼即可认出属于人类。眼睛细长、鼻子突出、嘴唇红润,这些特征绝无仅有,是人类沟通与表达的核心基础。
1. 眉毛:保护与情感的桥梁
眉毛是人类的专属特征。科学研究表明,眉毛不仅能阻挡汗水、雨水和紫外线,保护眼睛,还在社交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眉毛的微妙动作,人类能表达惊讶、困惑或愤怒等复杂情绪。例如,扬眉表示好奇,皱眉传递忧虑,这种非语言交流通过眉毛完成。
进化论认为,有用的结构会通过自然选择保留。然而,若眉毛如此实用,为何猩猩、狗或其它动物未进化出类似结构?它们的脸上毛发繁多,却无一形成眉毛。这一空白使进化论的解释显得苍白。
2. 黑白分明的眼睛:沟通的窗口
人类的眼睛形状独特,呈左右细长,且眼白明亮,与瞳孔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设计便于左右观察,更重要的是,它使眼神交流异常高效。无论是恋人间的脉脉含情,还是课堂上老师辨别学生是否专注,人类的眼睛都能传递丰富信息。
进化论宣称,人类祖先从森林走向阳光炽烈的非洲草原,眼白却从防紫外线的深棕色变为白色,这一变化与“适应环境”的逻辑背道而驰。白色眼白增加白内障风险,进化为何选择这一“劣势”?答案或许在于,人类的设计优先考虑社交与沟通,而非单纯的生存。
3. 突出的鼻子:呼吸的守护者
人类鼻子的突出轮廓与扁平的嘴巴形成鲜明对比。所有人类化石(包括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均显示扁平的嘴部,而猿类化石始终保持突出嘴部。至今,未发现任何“猿到人”的过渡化石,这一空白挑战了进化论的连续性假设。
更独特的是,人类鼻孔内的鼻毛能有效过滤灰尘、细菌和异物,保护呼吸道。鼻毛的存在不仅是生理保护,更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细致关怀。进化论难以解释,为何只有人类拥有这一精密结构。
4. 红润的嘴唇:健康与表达的象征
人类的嘴唇薄而半透明,能反映血液状况,唇色苍白或异常红润提示健康问题。此外,人类嘴唇的明显轮廓与面部四十多块肌肉协同,赋予人类上千种表情,从微笑到愤怒,精准传达情感。
人类的无毛面部进一步凸显了表情的清晰度,使沟通更高效。进化论者试图以“散热”解释人类毛发的减少,但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狮子和猎豹为何未丧失毛发?这一假设显然站不住脚。
(二)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语言
人类的独特不仅体现在生理,更在于无与伦比的智慧、语言和创造力。猩猩即使接受人类教育,也无法掌握人类语言的5%。20世纪,一位美国科学家曾尝试让黑猩猩与人类儿童共同成长,接受相同教育,但黑猩猩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始终停留在极低水平。
人类的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抽象思维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从诗歌到数学定理,人类的创造力超凡,而这种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进化论难以解释。化石记录中,人类的智慧与语言能力似乎“突然”出现,而非渐进发展。
(三)设计的证据:使命与目的
人类的独特特征——从眉毛的社交功能到语言的复杂性——指向一个清晰的结论:我们并非进化的偶然产物,而是被赋予特殊使命的创造。我们的面部设计优化了沟通与表达,智慧与语言赋予我们管理自然、探索宇宙的能力。这些特征不仅是功能的体现,更承载了爱的目的:让我们彼此相连,赞美创造的奇妙。
圣经《创世记》写道:“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类的独特或许正是这一形象的反映。我们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为了认识宇宙的设计者,履行管理大地的使命。
(四)科学与信仰的交汇
现代科学揭示了宇宙的精密秩序,弗朗西斯‧柯林斯等科学家在破译基因组后,感受到“上帝的指纹”,从数学定律到生物结构的复杂性。人类的独特特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进化论虽试图解释生命的起源,但面对人类面部、智慧和语言的独特设计等,其解释显得力不从心。
人类的每一处细节——眉毛的保护、眼睛的交流、鼻毛的过滤、嘴唇的表达以及人类的语言系统等——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指向一个智慧的设计者。我们的存在不仅是生物学的奇迹,更是哲学与信仰的启示。
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等都相信存在造物主。杨振宁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整个世界如此美妙精确的结构不是偶然的。他认为存在造物主,但是,是没有人形的造物主。这不重要,因为造物主能够创造一切,包括人都能够创出来,也可以容易使自己显现人形,如果造物主他愿意的话。
特斯拉也预言:“若科学家研究非物理现象,未来十年将超越过去所有成就。”基因组计划等等一系列不断出现的突破,似乎在印证这一预言——科学的尽头,正是信仰的起点。
四、总结和结论
上述内容从人类基因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多重视角,揭示了宇宙与生命的深层秩序,推翻了进化论和偶然性假设,(因为根据科学的严密逻辑理论,只要给出一个确实的反例,这个一般理论就不应该存在了。那么有了那多的反例,这个进化论的可存在性就更没有了。)给出这些现象共同指向一个智慧设计的目的。以下是对本文三章核心观点的综合总结:
基因密码中的神圣蓝图
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了生命的“源代码”——约30亿个碱基对以纳米级精度编排,压缩海量信息,精准执行生命指令。其复杂性超越硅谷最先进的编程,量子级的错误纠正机制更令人叹为观止。弗朗西斯‧柯林斯等科学家在破译基因组后,感受到“上帝的指纹”,从唯物主义转向信仰有神论。基因编辑的伦理危机(如CRISPR实验的脱靶风险)进一步警示人类:妄动“神圣代码”可能招致灾难。DNA的双螺旋不仅是生命的蓝图,更是宇宙秩序的缩影,提示生命背后存在一位智慧的“程序员之神”。
数学与宇宙秩序的启示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的数学成就堪称奇迹。他近四千个公式,涵盖数论、超弦理论到黑洞行为,精准描述宇宙规律,却源于梦中“吉祥天女”的启示。这些超越常规逻辑的直觉公式,暗示宇宙的数学秩序并非随机生成,而是由更高智慧设计。拉马努金的公式,如同从“上帝的知识宝库”提取的真理,至今仍有三分之二未被证明,可能蕴含时间旅行、暗物质等未解之谜的钥匙。他的故事表明,数学不仅是科学工具,更是通向宇宙设计者思想的桥梁,科学的边界可能指向超越物质的知识源泉。
人类的独特设计
人类的面部特征(眉毛、眼睛、鼻子、嘴唇)及其超凡的智慧、语言能力,在自然界中独树一帜。这些特征优化了社交沟通,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细致关怀,却难以用进化论解释。例如,白色眼白与“适应非洲草原”的逻辑相悖,鼻毛、嘴唇等功能的独特性也无渐进进化证据。化石记录中缺乏“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似“突现”而非渐变。这些特征指向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人类按照更高智慧的形象被造,肩负管理自然与探索真理的使命。人类的五官、智慧和语言不仅是生存的工具,更是连接彼此、探索真理的桥梁。或许,人类的真正使命在于认识那赋予我们生命的设计者,并在这奇妙的创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而言之,基因组的精密设计、宇宙的数学规律和人类的独特构造以及科学的局限性,共同指向一个非偶然的宇宙秩序。这提示科学需超越物质主义,探索更高维的知识源泉。理性和信仰的融合为理解宇宙与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新视角。人类的使命在于通过科学与信仰的交汇,认识赋予秩序与生命的智慧设计者。
由于篇幅限制,现代科学中还有更多的客观发现,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Collins, Francis. The Language of God: 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Free Press, 2006. ISBN: 978-0-7432-8639-8. 维基百科,人类基因组计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人类基因组计划 Cyranoski, David. “The CRISPR-baby scandal: what’s next for human gene-editing.” Nature,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673-1 Dyson, Freeman. Disturbing the Universe. Basic Books, 1979. ISBN: 978-0-465-01677-8. 维基百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卡尼格尔等,《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5428-4538-2. Carr, Avery. “Ramanujan’s Taxicab Number.” AMS Grad Blog, 2013-08-15.
Ramanujan’s Taxicab Number :https://blogs.ams.org/mathgradblog/2013/08/15/ramanujans-taxicab-number/
“全人类来自共同祖父母,而不是各地的猿猴”,《大纪元时报》,2024年。 “谁说黑猩猩是我们的近亲,科学证据明显否定这种假想”,《大纪元时报》,2024年。 Sarich, V., & Wilson, A. (1967). “Immunological Time Scale for Hominid Evolution,” Science. Aiello, L., & Dean, C.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volutionary Anatomy. 《弘正义,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反科学、社会和人类的 》,《大纪元时报》,2023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