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园叟本名秋先,是宋仁宗年间人,如今苏州的地方人氏。秋先是个庄户人,因为喜欢栽花种果,后来干脆撇了田 业,专门种这些。日积月累,把自己的几亩田园侍弄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园子。秋公对于花可谓博爱,不仅仅是爱护自己养的花草,在他眼里,所有的花草都是一个 生命。若是见到有人折花,一定要去阻止。他的理论是花被折了,如同人的夭折一样可惜。他的花园里湖光花色辉映,清香袅袅迎人。柴门竹径幽深,草舍木榻无 尘。
秋公每到花儿将开之时,便在花前独酌,然后在花下睡卧。秋公爱花有三个习惯,医花、葬花、浴花。若见了花枝被折,便用泥封好断处,谓之医花。花 儿萎谢凋零,秋公便将落花用棕拂轻轻拂到盘中继续观赏,完全干枯之后,再放入净瓮。瓮满之时,用茶酒祭奠之后,再埋入湖边的长堤之下,颇有林下风气。花瓣 被雨打泥污,秋公就将花瓣洗净投入湖水中,谓之浴花。一幅心远地自偏的隐士图画。
秋公喜欢栽花种果,为了避免花蕊果实被鸟儿啄食,便放谷粒 于花果园中,鸟儿也懂得秋公的心思,从不曾啄伤秋公园内的花蕊与果儿。秋公园内的果实因此结的又大又甘美,每次果实丰收,秋公都要先供奉花神,再送与邻 居,最后自己品尝,剩余的拿去售卖,生活倒也滋润。但是秋公只是爱花如命,对钱财淡淡,卖了银子大多用来接济邻里,因此邻里敬重他的为人,尊他为秋公,他 自己只称自己是灌园叟,浇花园的老头儿。
后来呢,一个无赖,官二代,张委,同另外几个官二代,和几个家人,酒醉之后看到了秋公的花园,硬要 来看。秋公平日舍不得外人来看,唯恐伤了花,见这些人醉醺醺的,更怕酒气薰了花。结果这几个官二代强拆民宅,不,是强闯民宅,笔误。打了秋公打烂了花。秋 公心疼得大哭。这一哭感动了上天,花神化作一个女子来到园中,花儿转眼回到枝头,而且开的更加绚烂,仿佛会对人笑一般。秋公原本是个根基好的人,见了神 仙,就想修道。
秋公也真是厚道,自己无辜被恶霸打了一通,没有想恶霸的坏,倒是反思自己平日不够大方,不肯让人来观赏自己的园子,才招来这顿侮辱。第二天就打开自己的园门,任人赏花。知之马上行之,君子之德也。
那几个恶霸捏造了罪名把秋公送入监狱,花神来到秋公的梦里安慰他,秋公知道自己会安然度过此劫。审判的官员大尹刚要给秋公上刑,忽然头晕,心中疑惑秋公有冤,于是秋公免了一场酷刑。花神还告诉秋公,张委那几个恶霸的行径,上帝已经知道,即将有恶报在等着他们。
被张委打落的花朵,变做女子,施展法力,取了张委张霸这两个为首的性命。秋公平日为人和善,乡亲们联名上书保秋公,这大尹听乡亲们道了原委,又见这么多人作保,于是放了秋公。
当时的政治也清明,虽有官二代等恶霸,但是村民联名上书保人,大尹也听可倾听民意,换做贪官酷吏的朝代,多少人上书,有当官的肯听吗?不等到人不行的时候不会放人吧。
话说秋公出狱后,坚定了修道之心,开始以花为食,渐渐断绝人间烟火,园子里的果实卖来的银子,全部用于布施。功德圆满之日,司花女传达天地旨意,封秋公为护花使者,带着合宅的花木,白日飞升。合村的人均看见,因此村名改为升仙里,又名惜花村。
秋 公的这些乡亲心地淳厚,在秋公遇难时没有落井下石,仗义执言上书大尹,因此积下了福分得以见到秋公成仙。此时最有感触的应该是那个大尹吧?他一定在庆幸自 己当时没有给秋公用刑,否则该当何罪?迫害好人会有恶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是法律还是天理,都会给人一个公正。那些做了坏事得到好处的人莫笑,来 日方长,到生命的尽头再回头看看,善恶是否有报?如果死亡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等待着你的是什么?荆条还是鲜花都是自己种。
这篇文 章被选入大陆的中学语文教材,最后秋公得道成仙,白日飞升的结局本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却被硬生生截了去,无非是断章取义之惯用手法。中国的小 说,从干宝的《搜神记》到唐传奇,从宋元小说到四大名著,无一不是神传文化滋养出的文学之花,修炼与因果报应作为重要内涵始终贯穿其中。这个故事是讲人提 高道德修养可以成仙。秋公今天还是乡亲的邻居,明天就是白日飞升的仙人。何为仙?山中之人也,这个山,不一定是人迹罕至之山,心远地自偏,闹中取静即为 山。
如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人不相信,可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其实前者是一个具体的现象,后者是把这个现象升华成理论,具体与抽像的不同的表述而已。种花得花,种恶得恶,秋公和恶霸把这个道理从具体到抽像演绎了一次给人看。
神的良苦用心,古往今来,有人读懂过、珍惜过,也有人嗤笑过、错过。你我是读者,是看客,你我也都有读者,有看客,皆莫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