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斯是个音乐天才,他书写了大提琴历史,创建了一套新的指法,让大提琴再度和巴哈的乐谱呼应,给了大提琴这项乐器全新的生命。
卡萨尔斯十岁时,已经弹完巴哈《十二平均律》中的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曲。十五岁时,他在王宫演奏,赢得了西班牙皇太后赠予的两年奖学金,并可一边念马德里音乐学院,一边随时进出皇宫。可是卡萨尔斯拒绝了皇宫奢华生活的诱惑,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去找声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约克伯。然而面试时约克伯态度高傲、歧视、无礼,虽然最终他愿意提供一年奖学金让卡萨尔斯留下来当他的学生,可卡萨尔斯却拒绝了他。这下惹恼了西班牙王室,卡萨尔斯索性连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一并拒绝了,宁可到巴黎过贫困的生活。
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权,卡萨尔斯又坚决拒绝了西班牙。接着,他拒绝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统治的德义演奏;拒绝到与佛朗哥建交的英国演奏;1950年,美国承认佛朗哥政府,卡萨尔斯贯彻原则,从此拒绝到美国。
没有人像卡萨尔斯有那么辉煌的“拒绝”记录,那么卡萨尔斯能到哪里演奏呢?他就在比利牛斯山上荒凉的小镇举办自己的音乐节,而世界第一流的音乐家全都争相参加。透过“拒绝”,他建立了一种不受现实利益左右的高贵尊严,人道、自由信念、恪守原则。这种尊严贯穿在他的音乐里,使得他拉奏的巴哈,有一股其他音乐家不具有的果决与骨气,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