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帕勃罗•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的名字,对西方古典音乐有所了解的人们都会马上联想到“天才”、“大师”、“弓弦之王”这样的词藻。这位来自西班牙、 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指挥家被人们视为一个音乐传奇,他的演奏颇为迷人,无论在技巧、音色还是音乐表现上都达到了异常高超的境界,据说几乎所有 知名的当代指挥家与演奏家都对他不吝赞美之词。
1876年12月出生于西班牙本德雷尔的卡萨尔斯,童年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并很快显示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10岁 就已经弹完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中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曲。他1887年考入巴塞罗那市音乐学校学习古老的乐器——大提琴。13岁时在巴塞罗纳的一家音 乐旧书店中偶然发现了巴赫的六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乐谱,让他的生命从此之后与巴赫的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演奏曲目意义上的,而是精神上 的寄托与追随,对卡萨尔斯而言:“巴赫是第一位的,其他人都排在后面。”因为“巴赫是永恒的,没有人,绝对没有人能够达到巴赫的伟大、深刻和丰富。”
在卡萨尔斯学琴的时代,大提琴流行的指法绝对不足以用来演奏巴哈无伴奏组曲,但卡萨尔斯完全重整重建了一套新的指法,才让大提琴再度和巴赫的乐谱连结呼应,可以说,正是卡萨尔斯给了大提琴这项乐器全新的生命。
1891 年,15岁的卡萨尔斯来到了西班牙王宫演奏。精彩的演奏赢得了西班牙皇太后赠予的两年奖学金。他可以一边念马德里音乐学院,一边随时进出皇宫,跟太子一起 玩耍。然而,卡萨尔斯放弃了这个通往上层社会的捷径,而是只身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去找当时声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约克伯学习。
在面试时,约 克伯用轻蔑的态度随口讲了几首冷门的曲子,目的是让卡萨尔斯出丑。没想到,卡萨尔斯每一首都会拉,而且当场完美地演奏了冷门曲目中最冷门的一首。约克伯态 度随即转变,愿意提供一年奖学金让卡萨尔斯留下来当他的学生,但卡萨尔斯却予以拒绝,因为在他的内心,深深厌恶约克伯高傲、歧视、无礼的态度。卡萨尔斯的 拒绝让西班牙王室十分恼火,他们以中止奖学金威胁他跟约克伯学习。有着高贵内心的卡萨尔斯索性连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也一并拒绝,在巴黎过起了贫困的生活。 1895年他在巴黎歌剧院担任独奏,之后在一所音乐学校任教。1936年开始指挥巴塞罗那交响乐团。
听过卡萨尔斯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的人,自然都会对他充满内在激情的表现所吸引,这不仅体现在他演奏的速度要比斯塔克(Starker)、富里埃(Fournier)、罗斯特洛波维奇 (Rostropovich)等名家快上不少,他还有一种让组曲复活的魔力。在他的身上如同附有一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人固有的激情本能,能让他的四周环绕 着一种高昂奋进的氛围。卡萨尔斯说,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见上帝的存在。他愿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巴赫的音乐。
同样,卡萨尔斯演绎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就连同样以琴声浑厚闻名的塞尔金,也没办法在对话中显示出其力度,相反大提琴却总是演绎的激情如火,让人充盈着澎湃热情。
卡萨尔斯惊人的演奏和表现才能,提高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音乐界公认他是二十世纪贡献最大,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他严谨的风格、精湛的技艺、真挚的感情和卓越的见解,对现代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其作品录音成为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
不 过,激情的卡萨尔斯的另一面,则是充满了正义感,并遵循道义行事。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卡萨尔斯坚决离开了西班牙,流亡到法国, 长期隐居在普拉德小镇上,一度使得这个区区小镇成为音乐圣地,世界一流艺术家纷纷来此。1950年,在巴赫逝世200周年之际,这里涌入了一大批著名音乐 家,正式开启了著名的普拉德音乐节的序幕。
二战爆发后,卡萨尔斯拒绝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统治的德、意演奏。1945年当他踏上英国的土地时,无数英国民众前来欢迎他,视他为反抗暴力的精神偶像。二战结束后,他更宣布不再去一些对与纳粹有暧昧关系的国家演出,包括承认西班牙佛朗哥政府的英国和美国。
在卡萨尔斯看来,道德、正义这些并不是和艺术无关的东西,他在接受访谈时说:“对人类尊严的侮辱就是对我侮辱。维护正义是我的良心使然。”而音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类的良知比音乐重要得多。你可以用音乐来提升人类的良知,但是最伟大的是爱,是对所有生命的爱。”
卡萨尔斯正是通过对音乐的爱,希冀引导人们判断什么是合乎道德和正义的,而这冥冥中,与中国古人通过“德音”提升人的心灵的做法不谋而合。或许这才是上苍赋予卡萨尔斯如此音乐天赋的终极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