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多家官媒不约而同地用溢美之词,报导年轻人到菜市场“捡菜”的所谓“新潮流”,称其“环保、幸福、自由”,甚至拔高为“生活新时尚”。然而,这种话术不仅荒唐,更是对现实的公然歪曲,对苦难的赤裸裸歌颂。
“捡菜”原本是底层民众的无奈之举,是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在物价高企、收入锐减、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中,被迫采取的生存方式。它不是潮流,更不是什么“解压乐园”,而是赤裸裸的困境与心酸。可是,一些官方媒体竟能把这份窘迫描绘成“时尚体验”,把绝境美化为“自由生活”。这不是麻木,而是残忍;不是愚蠢,而是无耻。
网友怒骂:“别人上吊,你说他在荡秋千;易子而食,你能写成私房小菜。”这话刺耳,却正中要害。歌颂苦难的文风,本质上就是对弱者的二次伤害。它不仅剥夺了他们倾诉的权利,还强行赋予他们一种“假快乐”的人设,仿佛困境并非困境,而是新型娱乐。这样的宣传,比冷漠更毒辣,因为它要求受难者不仅要忍受痛苦,还要学会在痛苦中“感恩”和“微笑”。
歌颂苦难之所以是最无耻的行为,还在于它不仅侮辱了受苦者,还麻痹了旁观者,把公共舆论从“质问为何人要捡菜”引向“捡菜也挺快乐”,制造出一种虚假的正常感。久而久之,真正的不正常就会被默认为正常,荒诞会被当成日常,严肃的社会问题就会被消解于一片“幸福”的幻象之中。
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不是让年轻人习惯捡拾残羹冷炙,不是让他们在垃圾堆里找活路和乐子,而是让他们有尊严的工作,有体面的收入,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进超市挑选新鲜食材。
在中共振兴经济无方,百业凋敝民生艰难的当下,媒体本应直面现实,揭示问题,传递民生之痛,敦促改变,而不是与掌权者一同粉饰太平。把苦难说成“幸福”,把绝境包装成“时尚”,这不只是文风低劣,而是在为中共的无能开脱,为民众喂食精神鸦片。
于春飞:渲染西方国家枪支泛滥——中共的荒诞闹剧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以“西方国家枪支泛滥,街头如战场”为宣传利器,试图让中国民众相信,美国是子弹横飞的修罗场。然而,这套说辞不仅破绽百出,更充满了赤裸裸的讽刺,那些高喊“美国危险”的高官们,却争先恐后地将子女送往这所谓的“战场”深造。习近平的女儿在哈佛求学,薄熙来的儿子在美国,陈元的子女也早早踏上美国校园。这些“红色贵族”宁愿让子女置身“枪林弹雨”,也不愿送他们加入解放军,保卫“伟大祖国”。这种口是心非的嘴脸,简直滑稽到令人喷饭。
再看一组数据,中共的逻辑更是自相矛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约119万人,《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中国车祸死亡人数约6万人。而美国2023年枪击死亡人数为4.67万人,其中他杀仅占40%,约1.87万人,远低于交通事故死亡的4.33万人(美国CDC数据)。若按中共的恐吓逻辑,车祸远比枪击致命,中国是不是该先把汽车禁了?毕竟,车祸每年夺走更多生命!
其他“致命杀手”同样触目惊心。据估算,中国每年因触电死亡约8000人,因溺水死亡约5.7万人,其中56%为少年儿童,平均每天88个孩子溺亡(国家体育总局数据)。这些数字令人心寒,可中共为何不禁止用电、封锁水域?显然,危险无处不在,唯独枪支被拎出来大做文章,不过是为了掩盖一个真相:如果人民手中有枪,中共还如何肆意欺压?这种宣传无非是为其暴力执政保驾护航,宛如养鸟先剪断翅膀,断绝任何反抗的可能。
更可笑的是,中共一边妖魔化美国“枪支泛滥”,一边对国内乱象视若无睹。在美国,持枪的民众让强拆销声匿迹,让胡鑫宇那样的悲剧难以发生,让三聚氰胺奶粉不敢上架,让暴力执法的警察也得三思而行。白宫门前,抗议者敢举牌高喊“总统下台”,这份底气,恰恰源自手中的枪。而在中国,强拆、幼儿园虐童、疫情封控烧死人、警察暴力执法、医院黑幕……这些社会毒瘤层出不穷,普通人却连呐喊的权利都没有。如果中国全民持枪,共产党还敢肆无忌惮作恶吗?1989年天安门的学生或许不会血染广场,胡鑫宇或许还能平安回家。
诚然,全民持枪并非完美无缺,但中共拿“枪支泛滥”做文章,不过是用以掩饰自身治理无能的遮羞布。那些将子女送往“枪支泛滥”的美国的高官们,心知肚明:美国的枪不是威胁,而是自由的保障。他们一边享受开放社会的红利,一边让中国民众在谎言与恐惧中沉沦。这出“枪与车”的荒诞闹剧,演到最后,暴露的不过是中共的无底线的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