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道德的四大本质特征
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传统道德展现出其普世性、稳定性、超越世间权威性,道德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要素。
我们这里所谈论的道德,指的是传统道德中那些不变的核心价值和标准,而不是人类社会被扭曲的道德败坏的现象。因为那些被扭曲的道德现象,恰恰正是失去道德约束的结果。
道德犹如文明的桥梁,横跨不同的文化、种族、信仰和地域,为全人类提供了共同的沟通和理解的基础。
道德的稳定性体现在,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道德的核心准则永恒不变。
道德超越世间的一切权威和个人,为所有人的行为提供不变的衡量标准。
同时,道德是人的根本要素。如果没有道德,人就不能被称之为人。
2.1 道德价值的普世性
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文明中,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道德价值都大致相同,这说明道德价值观念超越地域和民族,具有普世性的特点。
在儒家文化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⁸²⁹。犹太教也有“如果施加给你会引起你的痛苦,也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全部的律法,其它的都是补充性的”(What is hateful to you, do not to your neighbor: that is the whole Torah; the rest is commentary)⁸³⁰。而基督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⁸³¹。
可见,这些原则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普遍存在,展现了人类对真诚、善良等基本价值的共同承认,这些价值观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际关系谐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人类的各种文明历史中,道德标准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从基本的“撒谎是不诚实行为”,到“杀人抢劫是重大的犯罪”,这些标准不仅体现了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深层地反映了对基本人权和人类尊严的普遍尊重。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刑事法典,那些被界定为犯罪的行为,如盗窃、抢劫、伤害、杀人等,通常都是对道德规范的严重违背。这反映了法律制度如何基于道德原则建立,并强化这些原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虽然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有所不同,但这种将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规范的过程体现了普遍的人类追求:创造一个公正、安全且有序的社会。这不仅显示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密切联系,也突显了道德原则在不同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2.2 道德标准的稳定性
道德标准具有跨越时空而永恒不变的稳定性。
即使回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市集,还是在神秘庄严的宫殿中,人们谈论的是非善恶,与今天人们所认识的并无太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天不变,道亦不变”⁸³²;而在西方的传统宗教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⁸³³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遵循某种永恒不变的道德法则,这都反映了人类对道德标准的稳定性和永恒性的认同。即使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类对诚实、善良、公正等这些基本的共识仍然稳定,并被广泛接受。
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法则的具体表达方式虽然各不相同,就像一个多彩的拼图,每个文化都是独特的一块,但拼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体的道德图景,人们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关联和共性。
美国神学家、哲学家、南方福音神学院院长(Southern Evangelical Seminary)诺曼‧盖斯勒(Norman L. Geisler, 1932—2019)博士,从逻辑的角度分析了道德法则。
盖斯勒认为,尽管在每个时代都有人违反道德律(Moral law),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律本身在变化,这只意味着人违反了道德律。他认为,道德律是永恒存在的,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人们有时会混淆了“现在做的”和“应该做的”。⁸³⁴
盖斯勒博士认为,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人们有时会做出错误的道德判断,但是对道德的基本原则,人们不会搞错。 例如,每个人都知道生命的珍贵,因此谋杀始终是错误的。
盖斯勒还说,例如谋杀,尽管现在比之前有了更多的谋杀案件的发生,但是并不能说明道德要求禁止谋杀的标准变了。希特勒当年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才把犹太人贬低到非人的境地,才敢谋杀他们。
总的来说,虽然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文化和习俗也在演变,但基本的道德原则永远不变,就像指南针一样,始终指向着道德的真北。
2.3 道德超越世间权威
道德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超越了人世间的一切权威,无论是头顶王冠的君主还是手持权杖的宗教首领,都要受其影响和约束。它像一个无形的天秤衡量人心中的欲望和行为,就像一面照见灵魂深处的明镜,帮助人辨别是非、善恶。
从腰缠万贯的大亨到街头要饭的乞丐,从有权有势的高官再到自由自在的平民,在道德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在世间的权威舞台上,道德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统”之说,也就是权力者的所作所为要符合“天道”、符合道德。不符合道德者,被称为“无道”,就丧失了其统治的正当性。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无数明君以尊重天道、重视德行为宗旨,与子民同心协力,谋国家安宁、民生幸福。他们大多都将天道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深信君主应该遵循天意,把君主的德行放在统治的核心。很多帝王也常举行祭天的仪式,借此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这种敬天之心,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对天道的尊崇和顺应。
对于宗教权威,道德也是一种衡量标准。正的宗教信仰都教人向善;相反,有些打着宗教名义的极端组织大肆杀人、仇恨、狭隘排外,用道德衡量,就不是正的。
2.4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具有独特的物质身体和精神世界。道德,不仅是一套行为规范,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本质要素。
例如,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跌倒在地上的人时,我们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走过去伸出手把他扶起来?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要把他扶起来,这种内心深处的不加思考的反应,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道德反应模式。当人们按照这种正确的方式行事时,会感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相反,当我们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会本能地感到内疚或羞愧。
因此,道德不只是一种观念,它是我们作为“人”这种生命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一种道德个体,将我们与其它生物区分开来。当人的行为符合人的道德标准的时候,才是健全的生命;如果不符合道德,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出现问题。
大量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的研究证明,那些与人为善且能经常保持平和、大度、乐观心态的人,往往身体的免疫力比较好,不容易感染病毒。
用一棵树来比喻,人的道德像树根,行为像枝叶,受到根的滋养和支撑。为人处世符合道德规范的人,就像一棵树的根深深扎入土壤中,稳固而深远,枝叶繁茂;反之,为人处世脱离了道德原则的人,就好像一棵树的树根正在萎缩,尽管它暂时枝叶繁茂,但已给自己的将来埋下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