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22日),有一篇名为“十问”卫健委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随后又被网络管理机构迅速删除掉。然后,网民再转发、网管再删除,如此重复。中共当局害怕这类跟病毒有关的常识性提问。
这篇文章最早是微信公众号“长安课堂”发出,现在该号已被封,原文已无法查看,但是海外的社交媒体上保留了复本。
“作为一个升斗小民,我对卫生主管机构卫健委有以下十个疑问,能否受累给予解答?”文章开头写道。
第一问是直接针对卫健委的工作范围。
“一问:卫健委的主要职责是统计新冠相关数据吗?对于新冠患者的治疗方案,卫健委做了多少推广工作?对于奥密克戎(变种病毒Omicron)的致死率,卫健委公布了吗?对于基层防疫的层层加码,卫健委处理了几个人?对于今年新疆西藏等地连续数个月的封控,卫健委认为合适吗?”
第二问是质疑人类到底能否消灭新冠病毒,如果以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流感病毒被消灭为参考的话。
“二问:历史上产生的任何流感病毒有被人类消灭了的吗?如果没有,我们凭什么又可以消灭新冠病毒哪?如果消灭不了新冠病毒,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对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进行清零哪?一轮轮核酸检测到底有多大用处哪?”
第三问跟国产疫苗的有效性有关。
“三问:绝大多数民众都打了三剂以上新冠疫苗,为什么还是照样不断感染新冠?到底疫苗有没有用?”
第四问是变种病毒奥密克戎的致死率。
“四问:和其它流感病毒相比,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到底是低还是高?奥密克戎到底致死了多少人?”
第五问是有无客观标准解除管控。
“五问:针对新冠病毒,我们解除管控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没有客观科学的标准,难道要一直管控下去吗?”
第六问是北京最新的三例死亡病例。
“六问:北京最近的三例死亡病例都是卧床不起的老年病例,请问他们究竟是怎么感染的?流调有结果了吗?是不是只要是流感,核酸检测就有可能显示阳性哪?如果是这样,核酸检测的意义何在?”
第七问是质疑当局的政策决策依据。
“七问:我们的新冠防控政策决策依据究竟是什么?是数据,是模型,还是推测?钟南山、张文宏、张伯礼等专家已经说了奥密克戎的毒性很低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管控一个并不致命的疾病?”
第八问是询问大陆为何和香港的疫情政策不同,香港人口稠密程度远高于内地。
“八问:因为制度不同,人口稠密程度远高于内地的香港从来就没有做过全员核酸检测,而且已经放开管控几个月了,香港社会目前一切正常,发生医疗挤兑了吗?为什么香港都没发生医疗挤兑,内地就要这么担心所谓的医疗挤兑哪?难道香港没有老人和孩子吗?”
第九问是为啥世界杯现场球迷不用戴口罩和核酸证明?
“九问: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早都没有对新冠进行管控,这些国家的民众健康受到了什么伤害了吗?他们都生活正常吗?他们凭什么要比中国人生活得更自由那?卡塔尔世界杯开幕了,现场球迷没见谁戴口罩,也没听说要看核酸检测证明,难道他们和我们生活的不是一个星球?难道新冠病毒不伤害他们?”
第十问是质疑大陆媒体的疫情宣传,为啥整天盯美国,不盯印度,甚至非洲。
“十问:印度和我国人口差不多,面积连我国的一半都不到,印度的疫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非洲的尼日利亚防疫工作成效显著,我们不去对标和自己国情差不多的印度,不去学习尼日利亚,整天统计美国的数字,这样对我们防疫有什么实际意义?”
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请卫健委认真回答完以上问题,再对新冠防控作出决策部署,这点要求过分吗?”
网民接力转发“十问” 保卫提问的权利
这篇“十问”的文章发出后很快达到十万点击量,随后快速遭到封杀。
一位网民说,他的朋友圈今晚集体转发“十问”,眼看这个公号被屏蔽,然后再集体贴“十问”截图……“很久大家没有这么玩了。”他写道,“十问只问了些简单的问题,(官方)真难以回答啊。”
有网民讽刺说,“‘十问’的答案 = 号没了”。
“十问”被封杀的结局早已被众网民提前言中。
原文评论区最多人点赞的留言中就有一条说:“提前加一问,为什么要删除这篇文章。”
还有一条是:“我想补充一个问题,真的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一条路走到黑吗?做决策的人真实了解现在的病毒、真实知道老百姓付出的代价吗?”
大多数网民都在评论区留言说,这篇文章“很难不认同、很难不点赞”,同时担忧文章会被“和谐”,所以提前截图。
还一位北京的网民留言说:“我是认真地在朋友圈写评论然后转发出去的,现在很多媒体不敢发声,不敢直面群众的呼声……”
还有人说:“问得好,感谢!已转发,保卫我们还有问的权利。”
“愿真的有人能站出来回答这些问题。”
“(卫健委)回答清楚了,就没得那么多谣言和大家的绝对不信任。”
中共过去的虚假宣传与现实压力下的政策松动目前在不同地区造成了剧烈碰撞。一些城市开始告诉居民不要对病毒感到恐慌,但过去三年来,居民一直被告知要害怕病毒,因此许多人对最近的开放举措感到恐惧。
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尚未放开疫情防控措施的大国。疫情攀升和控制措施减弱也引发了关于清零政策是否名存实亡的辩论。
中共国务院11月11日公布“优化”疫情防控的通知,俗称“二十条”。但这些预期的政策松动出现在一个奇怪的时间点上,官方公布的新增病例已经上升到春季以来的最高水平。官方数据一直存在低估或瞒报的情况。
因政策朝令夕改,官员们传递混乱甚至矛盾的信息,让民众担忧自己再次成为小白鼠。
另一位网民说:“朋友圈被一篇‘十问’刷屏了,不看都知道,现在人们积累的情绪已经要到顶点了。”
到截稿时间为止,海外社交媒体传,“十问”的文章作者被警方约谈。大纪元无法证实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