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为流行且各个阶层人士都十分喜爱的一部电视剧就是《西游记》,它是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的。生动、传神的演绎让许多人由此认识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了他们不避艰险、历经磨难赴天竺(印度)取经并最终成佛的过程,同时人们亦对佛的庄严、神圣和伟大有了感性上的认识。
二十多年后,一部新版《西游记》问世,目前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然而,尽管新版《西游记》汇集了陈冲、刘晓庆等诸多大牌,但连日来却遭到无数批评,因为其从剧情到人物再到台词和场景制作无不“雷人”。有人称,新版《西游记》已经从“戏说”变成了“胡说”。
比如,在剧中,孙悟空出口成“脏”,十分会骂人;白骨精成了孙悟空的义姐,为情自尽;而猪八戒和高小姐恩爱非常。尤为荒唐的是,剧中还加入了孙悟空、沙僧等和妖精的床戏,让许多观众忍无可忍。此外,陈冲扮演的观音菩萨妆容冷艳,完全违背了慈眉善目的观音形象;而所取的诸如天宫等场景更被网友认为十分粗糙,不如老版的精美。
对于上述批评,新版《西游记》导演程力栋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居然声称新版更完整、更忠实地表现了原著,认为孙悟空的出口成“脏”是其性格使然,是自然的情绪宣泄。
尽管我没有观看过新版《西游记》,但是从不少网友的评论中可以感觉到,新版在很多方面已经篡改了原著,而且有些演员、画面根本无法与老版媲美,这也让人们忍不住喊出了“停播”。窃以为,导演程力栋所拍摄出的雷人剧情,完全是用现代人扭曲、变异的观念曲解原著的结果,并没有真正地读懂其深意。如果原著作者吴承恩看到新版《西游记》,当放声痛哭。我亦心有戚戚焉。
那么,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要呈现给读者的深意究竟是什么?《西游记》真的仅仅只是一部神话小说吗?其实,对于读懂了它的人而言,它讲的恰恰是一个完整的修炼故事。
故事围绕唐僧西天取经的经历展开,这就点出了通篇讲的是修炼的故事。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的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轻慢佛法,所以被贬转生在东土作为取经之人。唐僧的前世、取经前的身世和经历也属修炼,同时为他“取经”作了全面而完整的铺垫。
修炼修什么?作者吴承恩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孙悟空初随唐僧时,杀的六个强盗的名字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这一章的题目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六贼,正是僧人所要做到的“六根清净”。哪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而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归正了心之后才能达到的。可见,修炼就是要修心性,不断的清除来自自身“眼、耳、鼻、舌、身、意”的干扰。
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考验,每一难都是针对修炼者的人心而来。不经女儿国,怎么去除色欲之心?没有六耳狝猴,怎分的清“真我假我”。取经路上所遇,人也好,妖也罢,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是如来佛特意安排好的。换句话说,只要修炼者心定意坚,就一定会走向圆满。
如果把师徒四人看成一个修炼人的几个方面,似乎更能窥探作者的用意。修炼界特别是佛教中讲“锁心猿,收意马”,所谓收服心猿意马,把自己那颗浮躁不安的心静下来,进而达到“定”的程度。而心又是最不易捉摸的、最复杂的东西,它几乎包涵了一个人的一切。所以,以猴喻心,正应“心猿”。佛教主要讲了一个“空”的理论,“悟空”之名用在“心猿”上,再恰当不过。锁住了“心猿”,自然也就收服了“意马”;意马即是指唐僧的坐骑“白龙马”。
再看八戒。人入修炼的门,始终把持的就是戒律。守戒律的目地主要是约束修炼者的行为,使之不至于背离修炼的道路。常人社会的一切都在纠缠着修炼者,贪欲、懒惰、名利、妒嫉,各种各样的人心执著,都在拖着修炼人的腿。有时很精进,而有时的确就像猪一样吃饱睡足、只求安逸自在。猪八戒就是修炼者在这方面的一个形象化的代表。
作为一个修炼者,精进与否,往往能衡量一个人的心性高低。但同时,对一个人的日常作为、修炼态度又看的很重,衣食住行总要收拾的干干净净,像个修炼人的样子。所以,甘愿挑担负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沙僧,表现的正是修炼人的这个方面。
唐僧表面看来毫无能力,只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心,而坚定、清醒,不为邪魔所干扰的真觉意识则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这种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修炼者圆满的必然。
书中展现的这四个个性鲜明的修炼者形象以及白龙马在最后都成就了各自的果位。这不正说明修炼的真正目的是成正果吗?
如今,新版《西游记》将这个修炼故事篡改的面目皆非,不正是反映了人的变异思想已达到了何等恐怖的程度?不正反映了人对神佛的无知已达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而《西游记》还想告诉人们的是:真心向佛的人是会被神佛护佑的。但是,看了新版《西游记》的人们,有多少人会心生敬佛之意呢?而这正是其害人之处。既如此,停播当是最佳选择,否则,就把台转了吧。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