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园内的“李衙内”撞人致死案业已过去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人们除了看到“李衙内”与其父亲为了平息事态的做秀外,还会注意到河北大学对学生和老师竟然下了“缄口令”,不允许他们接受媒体的采访。
有学生私底下表示,学校不让他们议论这件事情,并禁止目击者向记者透露详情。“学校知道后肯定会对说的学生做出处分的,谁都会害怕,所以学校里的目击者都只能什么也不说。”
平心而论,事故发生后,学校对于此事的处理还是相当积极的。不仅将伤者转到当地最好的骨伤医院,并安排老师和同学排班护理,而且还在校园贴出了海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过,对于肇事者,校方不仅没有发表任何一个谴责性的、要求警方严惩肇事者的声明,而且还禁止师生接受采访。为了死去的花季女孩的权益,校方如此行事难以让人理解。
以我之心度之,这背后一定有隐情吧。不难想像在事故发生后,“李衙内”的父亲是如何托人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上的,如何协商处理的,如何商量把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自然,对于校方而言,就是要平息舆论,并以暗示性的“威胁”不让目击学生出来作证,因为一旦有人站出来指证“李衙内”并非交通肇事而是交通肇事逃逸,甚至可能是故意撞人,“李衙内”和他父亲的日子都会不好过了吧。此时的校方是在维护自家学生的权益,还是想保护“李衙内”?
然而,校方如此作为难道不曾考虑到后果吗?作为培养学生的高等学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完善吗?不是让学生懂得何为良知、正义吗?而校方此番却罔顾良知、正义,不谴责肇事者,反而下达“缄口令”,不让有罪之人得到应有的惩处,这让莘莘学子怎么看?这就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大学?而经历此事的年轻的学生,还能期望他们在走入社会后,秉持良知和正义吗?难道从现在开始,就要他们学会明哲保身?
令人悲哀的是,在中国,不独河北大学,可以说所有的大学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选择下达“缄口令”,选择与政府同步调的措施。曾经有北大的学生被逼跳了楼,曾经复旦爆出了“抄袭门”……,结果学生的帖子被删,相关人员被要求不得接受采访。
而二十年前“六四”学生运动后的高校,特别在北大和清华,更是充满了“血雨腥风”。“六四”以后进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都要接受“政治审查”;审查通过后,则要接受长达一年的通过军训、学校文件等方式的“洗脑”。一些涉嫌自由化的教师也被剥夺了导师资格,乃至讲课的权利。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为了与政府协调一致的“保护”学生的方式,说到底无非是配合当局,配合权势。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官僚化的结果,这就是当今大学独立精神沦丧的表现,这样的大学又能得到多少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
想起了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学校长们,他们才是真正地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而想方设法的保护,维护他们的权益,无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怎样凶神恶煞的人物。
当自己的学生因为参加反日游行示威被抓时,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对聚集的学生说道:“我做校长的有责任保护我的学生。我要救出这三十几个学生来。你们现在都回教室,我保证尽我最大的努力。”当教育部下令要求各校校长将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时,蔡元培在大专院校校长会议上表示“愿以一人抵罪”,并当场议决成立校长团,向当局请愿营救。经过四处奔走,迫于舆论压力,所有被捕学生都被释放。
1945年12月,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内战活动而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时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赶了过去,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关麟征,劈头便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而这样的校长,这样的学校,怎能不让学生铭记一生?看看民国学子们撰写的回忆文章,里面充溢的是自豪,是对母校的崇敬。可今日中国还有哪一所大学可以让如此多的学生为之自豪?而今日大学的沦丧罪责又在谁呢?@